“不吃草只燒油,轟轟響聲過,身價只是半頭牛,效率抵得上4頭牛。”說的就是上得旱地、下得水田的微耕機。一提到農機,許多人一下就會想到大型農機具在平原上耕作的場面,很難和梯田、山區聯想到一起。隨著國家加大對農機購置補貼支持力度,農機下鄉活動的進一步推廣,依靠機械提高生產效率,實現春耕生產機械化,對座擁天下一絕“龍脊梯田”這樣山區農民來說,不再是夢想,一臺臺“鐵牛”正耕耘在秀絕天下梯田上,瑤鄉壯寨人背牛犁悄然被機械耕作取代。 “1臺微耕機3100元左右,補貼以后,到農民手里只要2100元,不到一頭牛的價格。”同樣的身價,個頭“矮小”的微耕機比起高大得多的牛,究竟有哪些優勢呢?昨天筆者到龍勝縣農機購置補貼購機現場,來自偉江鄉的黃福興為筆者算了這樣一筆明細賬:比“省工”,一臺微耕機一小時耕作1畝,兩小時2畝,“這個量一頭牛要干一天”;比“省錢”,一頭牛一天耕作2畝的成本100元,而微耕機一小時的油錢、損耗費和人工費總共需要25元,耕作2畝只需要兩小時,也就是50元的成本,一名話用微耕機就是“省錢又省工”!微耕機、斜掛式割曬機、電動噴霧機……相比于北方平原地區使用的拖拉機這樣的“大家伙”,該縣補貼的農機具可謂小巧玲瓏,這些微型農機是專門針對地塊小的山區水田、梯田設計的。”農機購置補貼經銷商的工作人員介紹,微型農機除了效率高,結構也簡單,操作方便且容易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