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越冬管理是承上啟下、打牢生產基礎、提高產出的重要生產管理環節。越冬管理方向與技術思路應以防凍保苗、保溫促長為主線,以促進發棵搭架、控制主要病蟲、合理肥水運籌、實施對癥管理為關鍵。
1.溫度管理
植株自身耐寒能力與增溫保溫設施的配套,越冬大棚作物的生長,在水、肥、氣、熱四要素中,溫度是作物生長活躍的因子。防凍保苗、保溫促長是大棚越冬管理的重中之重。主要可從增強植株自身耐寒能力與增溫保溫設施的配套等方面入手。一是根據不同蔬菜作物對溫度需求、生長特性,配套相適應的大棚設施。
●對于番茄、茄子、青椒等茄果類、瓜類生長溫度需求較高的作物,推行雙棚四膜覆蓋栽培。
●對萵苣、甘藍、葉菜類蔬菜,使用單棚雙膜即可。
●同時,為增強薄膜透光保溫性能,外層頂膜用新薄膜,有利于蔬菜作物提早上市、提高商品價值。
二是推行“遲通風、早蓋棚”保溫增溫的越冬大棚通風排濕方式。越冬大棚階段,光照弱、溫度低。這個時期溫度是發棵生長活躍的因素。溫濕管理要以增加和延長有效生長溫度為重點。
●一月份前采取閉棚與間隙通風調節的方法,閉棚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不超過5天,防止大棚內有害氣體濃度過高、二氧化碳濃度過低,影響正常生長。
●一般閉棚期間溫度不要超過30度。間隙通風應掌握在晴好天氣,在越冬氣溫較低的情況下,原則上在下風開棚透氣,晴好無風時上風也可小通風,以加快排濕和增加棚內氣體交換。
●通風時間,冬季一般上午9點揭去小棚膜,10.30-11點外棚通風,14時前蓋小棚,同時關閉大棚,以增溫保溫,限度延長大棚有效生長溫度,促進其發棵搭架。
●如果久陰暴晴,通風時間不宜過遲,并注意只能一邊通風,防止葉片蒸騰失水萎焉。
三是控制漏風跑熱。一些細節不能大意。如薄膜結合處要緊密、內外裙膜和底膜與地面接觸要緊、封土要實。哪怕是細小洞口也要修補。
四是注重提高植株耐寒能力。不同作物耐寒能力不一,同一作物耐寒能力也不相一致。主要是與植株細胞內濃度有關。偏施氮肥、生長偏旺、久陰植株柔軟等體內細胞濃度下降、耐寒力降低。
因此,對越冬栽培的蔬菜更應該注重合理施肥、合理通風降濕、協調好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之間的關系。對生長仍然較旺的可以噴施25%丙環唑2000倍,可明顯提高控旺防凍效果。
在正常氣候條件下,通過以上四項措施的到位,大棚蔬菜越冬不會出現多大問題。為防止出現極端降溫天氣,可在北風口搭建擋風屏障,噴施500~800倍磷鉀源庫,加蓋草氈,添加其他應急保溫增溫設施,確保不毀苗毀棚。
2.防病治蟲
做到突出重點,有效,病蟲發生是有條件、有規律的。對于越冬蚜蟲、煙粉虱,要針對不同地區、抗性水平選用藥劑品種。對高抗地區、一般藥劑不好對付的可改用烯啶蟲胺或呋蟲胺加掃螨凈防治。對抗性甜菜夜蛾選用蘇云蟲酰肼或阿維甲氧蟲酰肼防治。
對越冬蔬菜病害的防治。要協調好保溫與通風降濕之間的關系,充分運用農業防治措施,靈活運用化學噴霧防治與熏煙防治手段。推行適期防治、堅持對癥防治、并選用正確的時間和得當的施藥器械防治。推行低容量噴霧、加用有機硅助劑防治。
越冬主要作物主要病害防治技巧:
番茄、茄子、青椒等茄果作物:以防治病毒病、菌核病、灰霉病為主。病毒病在重視蚜蟲、煙粉虱防治的基礎上,用寧南霉素或氯溴異氰脲酸防治。菌核病、灰霉病選用多霉威或農利靈噴霧防治或用腐霉利、百菌清煙劑熏煙防治。番茄早疫病用易保加甲環唑防治。大棚韭菜:以防治白點型灰霉病為主。選用多霉威或農利靈噴霧防治或用腐霉利、百菌清煙劑熏煙防治。韭菜地下害蟲用毒死蜱或阿維菌素灌根防治,杜絕使用甲拌磷等高毒高殘留藥劑品種。
大棚黃瓜:以防治霜霉病、細菌性角斑病為主。推薦使用氯溴異氰脲酸500倍加促長葉面肥葉背噴霧,做到真菌細菌兼治,防病保葉結合。并做到早防早治,連續防治、控制危害。
大棚萵苣:以防治霜霉病、菌核病為主。從萵苣封行開始注重用藥防治。霜霉病用烯酰霜脲氰、瑞毒霉錳鋅等防治低等真菌藥劑防治。菌核病選用多霉威或農利靈噴霧防治或用腐霉利、百菌清煙劑熏煙防治。前者打藥要打在基部葉片背面,后者要將藥液打到莖桿基部發病部位。
甘藍、西蘭花:只要有霜霉病、黑腐病。據試驗用80%代森錳鋅加氟硅唑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