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即將收獲,隨著10月份的到來,小麥快到播種的時刻了,而現在正是小麥拌種關鍵的時刻,有些不良商家抓住這次機會,想要敲詐農民一筆,為了讓農戶們遠離這些“忽悠團”,今天我們就來仔細講解一下關于關于小麥拌種的哪些事。
種子處理劑概況:
在實際應用上,老百姓往往分不清種衣劑和拌種劑,通常把它們都稱之為“拌種劑”,它們雖然都作為種子處理使用,但種衣劑≠拌種劑。其實,拌種劑和浸種劑共同點是在播種前農民根據防治的需要用固體農藥或者用含有農藥的水溶液來處理種子,它是一種屬于田間施藥的一種方式,而種衣劑是拌種劑的升級版。
拌種劑的組成:活性物質+溶劑+輔料(染料等)。
種衣劑的組成:活性物質+成膜劑+其它助劑(分散劑、滲透劑、流變添加劑、防凍劑、消泡劑等)+填料+輔助成份(微肥、植物生長調節劑、保水劑、供氧劑等)+警戒色。
種衣劑是在拌種劑和浸種劑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優點是在植物種子外表形成具有一定功能和包覆強度的衣膜(或保護層)。
但是,我們農民長期以來有一些錯誤的認識觀念,比如認為種衣劑顏色越深、刺激的味道越大,藥效越高,其實不然。
注意這6大誤區
誤區一:上了“顏色”就是種子處理
并不是上了顏色的種子就是種子處理,很多不法商販抓住這一誤區,賣了不少僅是顏料染色的種子,對種子并沒有防護作用,對種子的發芽也沒有任何的促進作用。
誤區二:種子處理就不用施肥用藥
有些商家過分營銷,讓廣大種植戶對種子處理產生了誤區。種子處理可以有效的防病、防蟲,甚至可以達到壯苗的效果,發揮肥料的作用,是可以在作物整個生長期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但是任何種子處理產品都無法替代農藥和肥料。特別是作物生長中后期,藥劑在環境中發生自然分解,或者被作物吸收,逐漸失去效果,還是需要根據田間具體的情況來決定是否要防治病蟲害或者補充營養元素。
誤區三:為拌種而拌種
拌種雖好,但并不是的。拌種只對土傳或種傳病害、地下害蟲和部分地上害蟲有效,用微肥或調節劑拌種是對土壤施肥的一種補充,不能替代施肥。拌種劑中的有效成分,無論是殺菌劑還是殺蟲劑,作用對象是有限的。因此選擇拌種劑要有針對性,區域內什么病蟲害嚴重,就要針對性的選擇產品。如全蝕病嚴重,建議選擇硅噻菌胺、苯醚甲環唑+咯菌腈等成分;如果根腐病和黑穗病類嚴重,就可以選用苯醚甲環唑,防控麥蚜,選擇吡蟲啉或噻蟲嗪。另外,還要根據小麥品種來選擇合適的包衣,以達到彌補先天不足的目的,有效降低品種劣勢。
誤區四:包衣成分越多越好
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是藥三分毒,不合理的復配會對種子造成極大的傷害,成分種類太多,相互間可能產生化學反應,反而達不到預想的效果。
誤區五:產品越貴效果越好
貴的產品會有優勢,但是并不一定是適合的。不同品牌的同一劑型的產品,在質量上往往有明顯的差別,選擇的時候不必迷信高價格的、新上市的奇特產品,一方面要根據自己需求選擇合適產品,另一方面要選擇有過使用歷史且口碑好的產品。
誤區六:出芽率低就是包衣惹的禍
近幾年多有因為種子處理導致出苗率低,甚至不出苗的事件爆出,糾紛不斷。而一旦問題暴露,多數人都將矛頭指向種子處理劑,這個是不科學的。出現問題,更多的原因是由使用不當(用量過多),高溫、低溫、高濕、干旱等極端條件造成的。不可否認的是,有些問題確實是種子處理的原因。比如不正規的企業產品,添加隱形成分,盲目用于非登記作物等,但只要選擇正規廠家和品牌的產品,這些問題一般不會出現,其性已經經過田間試驗/實驗示范,得到了登記部門的認可。
建議
1。提前處理效果好
提前拌種:會使藥劑更好地沾附在種子上更長時間,至少提前三天,否則易出現脫落現象。
2。選用專用機器拌種,確保拌種均勻
嚴格按照說明書拌種,控制藥、種、水比例,專用的機器可以使藥劑均勻分布于種子。拌好以后,需要在陰涼處晾曬,待干燥后播種。
河南小龍人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一款衣定好小麥拌種劑(3%戊唑吡蟲啉),防蟲防病,促根壯苗,活化土壤,提高抗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