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潰瘍病和柑橘瘡痂病總是傻傻分不清楚,乍一看癥狀很像,仔細對比一下,還是很好區分的,今天就從病害識別、防治方法上更進一步認識潰瘍病和瘡痂病這兩種病害。柑橘潰瘍病和瘡痂病,都可以危害柑橘葉片、枝梢和果實。為害嚴重會造成落葉、枯梢,影響樹勢。
一、癥狀區別:
葉面潰瘍病癥狀:柑橘葉片上先出現針頭大小的濃黃色油漬狀圓斑,接著葉片正反面隆起,呈海綿狀,隨后病部中央破裂,木栓化,呈灰白色火山口狀。病斑多為近圓形,常有輪紋或螺紋狀,周圍有一暗褐色油膩狀外圈和黃色暈環。
果實和枝梢上潰瘍病癥狀:果實和枝梢上的病斑與葉片上的相似,但病斑的木栓化程度更為嚴重,山口狀開裂更為顯著,枝梢受害以夏梢嚴重,嚴重時引起葉片脫落,枝梢枯死。
柑橘瘡痂病:葉片受害,初期產生水浸狀小斑點,病斑逐漸擴大,病斑部變為蠟黃色木栓化并隆起呈圓錐形的瘡痂,顏色灰白色至褐色,病部一面隆起,另一面相應部位凹陷,呈牛角狀,嚴重時,葉片畸形扭曲。
果實瘡痂病癥狀:果實初期產生褐色小斑,后擴大為黃褐色圓錐形,形成木栓化瘤狀突起的褐色瘡痂,田間常見多病斑愈合,在果面上形成條狀。濕度大時,病部有時有粉紅色的霉狀物出現。
二、侵染規律區別:
1、柑橘潰瘍病。潰瘍病的發生與溫度、濕度有密切相關,該病發生的適溫度為25~30℃,在適溫條件下,雨量和雨日與病害的發生呈正相關。高溫、高濕或多臺風雨有利此病發生。嫩梢葉在抽發后20天到50-60天和落花后35-80天(果大9-58毫米)時,其氣孔形成多和呈開放型,病菌易侵入。潰瘍病病菌借風、雨、昆蟲和枝葉相互接觸作短距離傳播。暴風雨和臺風給寄主造成大量傷口,及潛葉蛾的為害,都會有利于病菌的傳播和侵入。潰瘍病自4月上旬至10月下旬均可發生,5月中旬為春梢的發病高峰;6、7、8月為夏梢的發病高峰,9、10月份為秋梢的發病高峰,6至7月上旬為果實的發病高峰。
2、柑橘瘡痂病。氣候溫暖高濕利于發病。適合發病的溫度為16-24℃,超過28℃就停止發生。如遇陰雨連綿或霧大露重的天氣,此病即會爆發流行。該病只侵染幼嫩組織,以剛抽生的嫩葉、嫩梢和剛謝花的幼果易感病,組織完全老熟則不感病。
三、藥劑方法:
雖然這兩種病害,一種是性,一種是性病害,但是都可以使用廣譜的制劑進行防治,效果也是棒棒的。具體見下面方法:
1、病癥初顯時,用靚果安200-300倍+大蒜油1000-1500倍噴霧連續用藥2-3次,每次間隔5-7天,性病害連續用藥2-3天。根據實際病情可復配其他化學藥劑。
2、病情嚴重、樹勢衰弱的、有黃化的,使用青枯立克200-300倍+地力旺300倍+沃豐素600倍灌根1-2次,灌于毛細根區,以灌透為準。
溫馨提示:
1、一定要結合潛葉蛾,薊馬,紅蜘蛛等進行防蟲工作,傷口的侵染是快速的。
2、平衡水肥,避免氮肥過多,葉片噴施高鉀肥料促進老熟,噴施氨基酸,沃豐素等增強抗性。
3、暴風雨來臨前后噴施靚果安150-300倍,保護嫩梢,嫩葉,降低果園環境中的潰瘍病菌基數,能大大減少潰瘍病發生、蔓延的幾率。
4、枝梢展葉到老熟前(即春梢、夏梢、秋梢生長期)、謝花期、幼果期、果實生長期使用靚果安噴霧,可選用其中2-4次添加葉面肥沃豐素,提高葉綠素含量,補充中微量元素、多糖、多肽、黃腐酸等營養物質,利用硫元素開啟植物的此生代謝途徑,改善果實的表光和口感,促進樹體健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