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葉皺縮原因有哪些
很多農業種植者,看見新葉皺縮,都會懷疑是不是出現了病毒病,然后盲目的噴藥防治,結果效果并不理想,新葉皺縮除了病毒病會引起外,還有藥害、肥害、低溫陰雨天氣等多種原因會引起新葉皺縮現象。
首先去園區里看見新葉皺縮的發病癥狀或者拿到一張照片,診斷一下是不是病毒病,如何區分病毒病與其他原因呢?
當發現疑似病毒病時,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①疑似病毒病癥狀發生多少比例,一般病毒發生的比例不會很大;②從開始發生到現在已經多久時間,以便于推算病狀傳播的快慢,病毒病一般通過昆蟲傳播;③發生在什么位置,病毒病的發生一般是零星分布的,而不是大面積發生的;④發生的程度是否一致?病毒病的發生部位基本上都是一致的,基本發生在新葉上,而且是在有蟲害或者整枝等農事操作的過程中傳播的速度較快。
區分完后,如果是病毒病,可使用濰坊奧豐的果樹病毒專用或者蔬菜病毒專用防治,抑制病毒活性。若不是病毒,根據癥狀出現前的噴施藥劑進行判斷,藥害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分析:
1、促進性調節劑如生長素類,包括萘乙酸生根劑,吲哚乙酸、2,4-d、對氯苯氧乙酸、二甲四氯鈉等,這類調節劑具有這樣的特點,①低濃度下促進細胞分裂、伸長,能夠保花保果或促進不定根的生產;②改變瓜類作物的雌雄比例,增加雌花的數量;③高濃度誘導乙烯形成,能夠抑制生長,如可以作為禾本科作物中闊葉草的廣譜的除草劑;
2、抑制性調節劑,主要是通過抑制赤霉素的合成,如多效唑、矮壯素、丁酰肼等,使用不當會出現新葉綠黑、翻轉、畸形的狀況。
3、劑藥害,如三唑類,可防治高等病害,如白粉病、炭疽病、銹病等,可分為抑制性強的劑,如三唑酮、氟硅唑、戊唑醇、烯唑醇、丙環唑等,抑制性弱的劑,如苯醚甲環唑、腈菌唑、腈苯唑等。如低溫、陰雨天氣很難坐住果,而在溫度比較高的情況下,活性高,這就需要使用濃度降低點,否則易出藥害;可以在冬季的基礎上,點花濃度降到50%-60%;也可以通過點花而不是噴花的方式來進行預防藥害。而使用濰坊奧豐的制劑套餐,通過醫養結合、防控結合的理念,采用立體化防治的措施,起到防病治病的措施。而且性高,不易產生藥害,多次使用效果累加。
如果不是藥害可通過觀察有沒有蟲害侵染,如螨蟲、薊馬、蚜蟲等侵害,新葉出現皺縮,因為這些都是小蟲子,必須得認真觀察才能找到蟲體,資深老師可通過危害癥狀直接進行判斷;
另外肥料中缺乏鈣、硼、鋅等元素,也會出現新葉皺縮的情況,如缺鈣新葉邊緣干枯、皺縮;缺硼影響生長氧化酶的合成,缺鋅影響生長素的合成。
環境不適,如土溫偏低或者漚根等情況都可能發生新葉皺縮現象。需要針對自身的實際情況,診斷相應的病害,才能對癥下藥,避免或者減少損失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