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枯病是番茄的常見病害,在不同地區、不同溫濕度條件、不同種植模式下,都可發病。發病條件不同,危害程度不同。南方反季節蔬菜,比如海南、廣東、廣西等反季節番茄、辣椒、茄子,在氣溫高、濕度大,植株在兩三穗花時,防治指數大,難度高。青枯病是一種性病害,病原菌可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可以通過移栽苗子傳到地里,也可隨雨水或澆灌水快速傳播。病菌潛育期可長可短。氣溫低于30℃,病菌繁殖慢,潛育期較長,一般不具有快速繁殖、大范圍危害的特征,在部分病株顯癥的情況下,如果氣溫持續走低,會出現不蔓延、甚至部分植株可以帶病生產的情況。但遇到氣溫高于30℃時,部分隱形病株會快速顯癥致害。遇雨水或灌溉水,病菌隨水迅速蔓延,導致整片快速發病枯死。
植株初顯癥時出現中午短時萎蔫現象,次日萎蔫時間增長,在高發條件下萎蔫天數少、枯死快。非高發條件下萎蔫天數多、枯死慢,有的甚至能逐漸恢復。其侵染過程為:從傷口、氣孔等途徑進入根系,沿維管束向上,侵染細胞,破壞傳導功能,在中午光照強烈的條件下,消耗水分養分多,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自然萎蔫。若維管束細胞壞死多(侵染危害重),則萎蔫時間長甚至直接枯死。
青枯病因侵染導致生理(傳導)功能受損。傳統藥劑多采用灌根方式。預防時,只能殺滅土壤中及毛根中的菌源,即使一些具有內吸功能的藥劑,也難以到達維管束內部,解除隱形病患;見癥治癥時需要快速快速恢復傳導功能,傳統藥劑難以快速殺滅維管束內的菌源,更不具有修復受損細胞的能力。青枯病有發病急、重的特征,宜早防。但普通藥劑多抑制作物的生長,降低作物,即便控制住病害,一旦復發時用于又因為抗藥性問題影響防治效果,甚至出現急癥時無藥可用的尷尬局面。青枯病每年危害不同,具有一定的偶發特征,很多用戶放棄預防,在高發條件下顯癥時,往往具有急、重特征,難以防治,解除病癥,甚至難以控制病菌蔓延。病害高發時,土壤含水量高甚至達到飽和,用藥灌根也難以達到殺滅土壤和毛根中的菌源的效果,既難以控制病原菌的大范圍蔓延,又難以遏制對單一植株的侵染危害。
醫養結合、早防重治、套餐防治、立體防治。1、能提供植物生長所需營養,營養復壯,增強抗病能力。而且中藥里面的劑能殺滅多種真,減少病原菌基數。進入維管束內,修復受損細胞,殺滅體內菌源。2、從苗期開始預防用藥,能夠殺滅隱形病株里面的病原菌,修復受損的傷口,防止病菌的入侵。性高,不用擔心苗期用藥會產生藥害。在后期發病時,可提高濃度重治。3、用制劑的同時,可適當添加生物菌肥、化學藥,適時施用有機肥。促進有益微生物的繁殖,改善植株根部環境,加速藥效的發揮,增強植株的抗病能力。4、制劑采用上噴下灌方式,葉片噴霧能彌補灌根的不足,葉片吸收能力較快,吸收后向下傳導經過維管束,能殺滅維管束內的病原菌,并修復受損細胞,灌根也是同樣的道理,藥液隨著水分養分向上傳導,打通堵塞部位,使養分水分持續向上供應。
1、定植時用青枯立克60-100倍+沃豐素600倍蘸根。殺滅根部病原菌,修復移栽帶來的傷口,提供作物中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2、苗期用青枯立克300倍灌根一次、噴霧兩次。3、花果期用青枯立克300倍灌根一次、噴霧兩次。4、初發病時可用青枯立克60-150倍+大蒜油1000倍+沃豐素600倍噴霧或灌根。一天噴1次,連續噴霧3天。重發狀態可復配適當生物農藥或化學藥劑,如惡霉靈等。5、每次用藥時可以配上生物菌劑,加速藥效的發揮,改善土壤通透性。(說明:以上方案是針對高發時期,非高發時期及非高發地塊可適當采取灌根或噴霧方式,靈活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