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枝干腐爛病,俗稱爛皮病,分為潰瘍型和枝枯型,潰瘍型一般有酒槽味,病斑凹陷,發黑,刮除后可看到明顯棕褐色水漬狀病斑;枝枯型表現為枝干枯死,掰開后樹皮及木質部均發褐。此病為涼溫性的弱寄生菌危害。我國四大蘋果種植區枝干腐爛病表現癥狀、病害原因差異明顯。
1.渤海灣溫涼半濕區,潰瘍點小而多。濕度非常大的情況下潰瘍病斑可深至木質部。
2.華北平原及魯中南溫熱濕區(黃河故道)蘋果腐爛病嚴重,普遍有老皮翹起癥狀。
3.黃土高原及西北部分灌區出現枝枯、“蘑菇”現象較多。
4.西南高原冷涼半濕區很少有腐爛病 。
蘋果腐爛病發病原因:
1.菌源問題
在自然界中病菌是永遠除不盡的,蘋果腐爛病菌雖為弱寄生菌,致病性弱,但在樹勢弱及其他合適的條件下很快侵入、感染,引發病害發生。
2.地理環境
地形:腐爛病大多數發生在季風區,迎風坡比背風坡更易發生病害。地形高白天紫外線強,晝夜溫差大,熱脹冷縮,樹皮產生裂口,引發腐爛。氣候:凍害:急劇降溫,會凍爛樹皮,形成死組織,病菌潛藏,在天氣轉暖時殘留的病菌活躍,引發腐爛病。倒春寒:樹體萌芽時期,溫度逐漸升高,樹皮進入生長狀態,忽然降溫,熱脹冷縮,導致樹皮開裂,易被病菌侵染,形成潰瘍點;晝夜溫差大:白天紫外線強,晚上氣溫低,熱脹冷縮,易使樹皮開裂,形成較厚落皮層,病菌再此侵入并擴展引發腐爛病。臺風、冰雹、干熱風:前兩種天氣易使樹體產生傷口,導致更易被病菌侵染。后一種天氣易使樹體水分流失,樹體循環能力受挫,生長勢轉弱,被病菌侵入,引發病害。土壤:貧瘠的土壤富含營養物質少,放根放的慢,樹體吸收、創造的營養物質少,導致樹勢衰弱,抗病能力差,腐爛病易發生。其次土壤板結嚴重,排水性差,引發根腐,進一步衰弱樹勢,使樹體更易被腐爛病菌侵染。水源:渤海灣地區及黃河故道地區濕潤半濕潤地區出現潰瘍的情況比較多,而黃土高原及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出現枯枝的癥狀比較多。
3.生長勢問題
腐爛病菌是弱寄生菌,侵染力弱,但發病狀況仍然嚴重,根本在于樹體虛弱,樹體虛弱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
a,儲備養分少。
樹皮的儲備養分少,樹皮薄且抗逆性差,在凍害、冰雹、大風等惡劣環境下會出現爛樹皮、開裂、翹皮、斷枝、落果等各種現象,在有病菌的情況下,病菌乘虛而入,發生腐爛病。缺乏中微量元素和高能量物質。
b, 樹體缺乏中微量元素鈣、鎂、鋅、鐵及高能量物質多糖、氨基酸等,細胞不健壯,低,在有病菌的情況下易被感染,引發腐爛病。
c.修剪不當。
腐爛病菌是通過果樹的各種傷口侵染的,主要包括各種剪鋸口,環割、環剝、刻芽、轉枝等措施造成的傷口,機械損傷口,凍害引起的傷口,蟲害引起的傷口以及果樹的皮孔、葉痕、果痕、枝杈死痂皮等。特別是修剪不合理,修剪過重,造成傷口多,誘發病菌侵染,感染病害。d. 病蟲害。
早期落葉病嚴重,削弱樹勢 ,果實套上袋后,雖然可以避免輪紋病、炭疽病等果實病害的侵染,但褐斑病、斑點落葉病、金紋細蛾、紅蜘蛛等危害,容易引起大量落葉,削弱樹勢,誘發腐爛病。
e.結果偏多。
當年的光合產物優先供果,結果偏多,消耗樹體養分多,在養分供應不足的情況下,樹體就會把儲備養分調去供果,部分掛果多的枝條,養分抽空,而落葉前樹體回流的養分遠遠補足不了原先的儲備養分,難以恢復樹勢,特別在采果后,進入病菌繁殖時期,在樹體低下的情況下,為病菌繁殖提供了條件,易于發病。
蘋果腐爛病推薦產品:
產品名稱:潰腐靈、靚果安、青枯立克。
成分:主要包括紫草素、黃柏堿、小檗堿、黃芩素、綠原酸、薄荷酮、皂苷類、多硫化合物等物質;營養成分:多糖(黃芪多糖、當歸多糖等)、黃酮類化合物、脂肪酸類化合物、皂苷類化合物、纖維素、木質素、氨基酸類及中微量元素(s、zn、ca等)等。使用功能:直接、傳導,修復傷口、促進愈合,補充有機營養,提高抗性,營養復壯等功能。使用方法:原液或高濃度藥液涂抹樹干與病斑、灌根、噴霧等。
蘋果腐爛病防治方法:
1.春季病斑涂抹:涂抹后病斑干爽無蔓延,無皴皮(即不傷樹),病健交界處開始產生新皮;5-6月觀察,樹勢壯的愈合寬度達1公分以上;
2.秋季病斑涂抹:涂抹后病斑干爽無蔓延,無皴皮(即不傷樹),因秋季之后樹體橫向生長慢,即當年傷口愈合效果不顯著,次年5-6月觀察,樹勢壯的能愈合寬度達1公分以上;內生新樹皮頂開老翹皮,使其自然剝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