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莖基腐病俗稱“小麥癌癥”,屬于典型的土傳病害,苗期開始侵染,在莖基部出現暗褐色(醬油色),發病植株長勢弱,小麥返青后,病菌向上擴展,抽穗后5~7天整株青枯狀死亡。如果早期防控不到位,后期會出現大量枯白穗,一般會造成減產20~70%。
近幾年小麥莖基腐病呈快速擴展態勢,已上升為小麥早衰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對小麥生產構成嚴重威脅。
近日,鄒城市農業農村局對小麥莖基腐病防控進行綜合施策,多措并舉,早謀劃早部署,提前做好預防,為小麥豐產豐收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加強技術指導。市農業農村局下發“秋播期小麥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意見”和“秋播期小麥莖基腐病發生趨勢與預防措施”病蟲預報等,并成立了5個技術指導小組深入16個鎮街服務“三秋”生產,現場指導農戶在秋播期做好種子包衣等措施,有效預防小麥莖基腐病的發生。
二、加大宣傳力度。通過電視臺專題報道、發放技術明白紙、組織田間課堂、編發微信公眾號等渠道進行小麥莖基腐病防治技術宣傳。已累計發放小麥莖基腐病綠色防控技術掛圖5000余份,確保技術意見張貼到村,宣傳到戶,切實提升群眾對小麥莖基腐病的防控意識和水平。
三、推進搶時播種。當前正值小麥播種適期,發動鎮街積極動員農戶壓茬推進收獲、整地,加快播種進度,確保收獲一塊、整地一塊、播種一塊,努力擴大適播面積。由于土壤濕度大,積極建議廣大種植戶播種深度掌握在3~4厘米以下,確保出苗均勻一致,降低發病機率。
四、做好種子包衣。秋播期種子包衣是防治小麥莖基腐病等土傳病害有效的措施,推廣使用含有咯菌腈、戊唑醇、苯醚甲環唑等殺菌成份的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有效預防小麥莖基腐病的發生。
(來源:山東農業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