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東省淄博市各級農機服務部門緊緊圍繞“兩全兩高”農機化發展和農機化示范縣創建,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強化科技創新,狠抓工作落實,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在三秋農業生產中的重要作用,全面完成了三秋農機化生產各項任務。三秋期間,全市共組織各類農業機械3.09萬臺(套)上陣作業,其中拖拉機1.03萬臺,玉米收獲機3504臺,播種機械4529臺,耕地機械13283臺。共完成玉米收獲174.22萬畝,其中機收面積159.89萬畝,機收率達91.77%;完成小麥播種面積143.47萬畝,其中機播面積達143.18萬畝,機播率達99.8%;完成小麥寬幅精播面積103.47萬畝;完成機耕面積140.84萬畝,農機深松整地面積99.4萬畝,深松面積62.79萬畝(其中深松補助試點面積6.3萬畝);實現三秋作業總收入20327.4萬元。
一是三秋農機化生產準備有序。市農機服務中心印發《關于做好秋季農機化生產服務工作的通知》,對三秋農機化生產各項服務工作進行全面部署,及時做好機具供應、機具檢修、機手培訓、跨區作業等準備工作。共計準備、檢修機具4.16萬余臺,共培訓機手4069人。農機購置補貼資金首先滿足三秋作業機械需求,對玉米聯合收獲機、深松機、小麥免耕播種機、寬幅精播機、大型青貯機等重點機械實行優先補貼,協調農機生產企業、供應商按時供貨,為三秋生產提供機械保障。同時按照省農業農村廳要求,對深松整地工作全面部署。
二是農機化服務工作保障有力。一是加強技術服務。農機系統工作人員深入鄉鎮、村、田間地頭等三秋生產進行技術指導,做好機具維修與技術推廣。54個農機維修網點24小時營業,搞好各類機具檢修,做到小修不出田、大修不出鎮,作業機械的正常運轉。二是對外來跨區機械做好疫情防控,同時做好機械調度、維修、食宿服務,解決外來機手后顧之憂。三是加強與交警部門協調配合,及時做好作業路段的交通疏導,確保生產,為三秋生產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三是全程機械化工作扎實推進。以“兩全兩高”農業機械化發展為,推進全市農機高質量發展。一是農機裝備向大型化、智能化發展。在糧食主產區大力引進智能高效植保機械、籽粒收獲機、全株青貯機、深松整地機、糧食烘干機等先進農業機械,著力解決全程機械化薄弱環節的機械應用問題。全市新增大型拖拉機153臺,玉米聯合收獲機67臺,其中籽粒收獲機1臺,糧食烘干機9臺、無人機25臺、深松檢測儀11臺、北斗導航輔助系統6臺、精量播種機2臺。二是糧食烘干、機械化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全市共86臺糧食烘干機,三秋期間共烘干玉米70060余噸。大力推行玉米聯合收獲、玉米青貯、玉米籽粒收獲等技術,充分發揮了農業機械在秸稈轉化利用工作中的主力軍作用,有效促進了秸稈還田和轉化利用,全市98%以上的玉米秸稈得到了有效轉化利用。三是農機社會化服務推進全程機械化。三秋期間,全市167家農機合作社充分發揮農機裝備優、組織程度高、作業質量好的優勢,帶頭應用新機具新技術。通過耕、種、收農機作業一條龍服務,提升了農機作業效率,促進了主要糧食作物全程機械水平。合作社、農機大戶等農機服務組織在三秋各項生產工作中作業面積達到總面積的80%,已經成為農田規模作業的主要承擔者。
四是農機深松整地任務全面完成。農機服務部門加大服務力度,精心組織實施,三秋期間完成深松整地面積62.79萬畝,超額完成全年12萬畝的目標任務(其中三個深松補助試點區縣6.33萬畝任務全面完成)。項目區縣共安裝智能檢測儀276臺,新增11臺,試點補助深松面積全部實現智能監測。
五是糧食烘干技術得到快速推廣。在推進“兩全兩高”農機化發展的促動下,糧食烘干技術正在全市糧食主產區快速推廣。今年全市新增糧食烘干機9臺(組),保有量達到86臺套,日烘干能力5111噸。三秋期間烘干糧食70060噸,其中桓臺縣烘干食糧35000噸,臨淄區烘干20000噸,高青縣烘干15000噸。高青縣在國家購機補貼的基礎上,政府出資80萬元進行累加補貼,大大提高了農戶購置糧食烘干機的熱情,新購置糧食烘干機8臺,全縣烘干機保有量達13臺套,烘干能力達到1590噸,主要糧食烘干機械化能力達到40%以上,有效補齊了糧食烘干短板。
(來源:山東省淄博市農機事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