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發生趨勢是怎樣的?農作物病蟲害怎樣防治?下面就來了解一下2021年農作物病蟲害發生趨勢以及防治措施!
2021年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發生趨勢預估
從全局來看,由于病蟲害發生基數高,作物布局、種植制度和氣候條件總體有利,2021年我國農作物主要病蟲害仍維持重發態勢。其中,草地貪夜蛾、水稻“兩遷”害蟲、草地螟等遷飛性害蟲,小麥赤霉病、小麥條銹病、稻瘟病、馬鈴薯晚疫病等流行性病害對糧食生產威脅大。預計全國農作物病蟲草鼠害發生面積可達62億畝次,防治面積可達70億畝次。
1.草地貪夜蛾
根據2019—2020的全國大范圍監測調查結果,草地貪夜蛾在我國的發生為害仍具有明顯的區域性。從發生面積看,西南、華南等周年繁殖區,發生面積占比在80%以上,長江中下游、江淮等遷飛過渡區,發生面積占1~2成,北方重點防范區發生面積占比不足1%。
預計2021年草地貪夜蛾在西南、華南、長江中下游和江淮地區呈重發態勢,需重點防控;南方成蟲發生期,遇適宜的東亞季風或臺風事件,可助力蟲源北遷,西北、黃淮、華北和東北需加強防范;預計全國發生面積為2,000萬畝以上,防治面積為3000萬畝次以上。
2.稻飛虱
2021年稻飛虱在華南、江南和長江中下游稻區將偏重至大發生,南方其他稻區中等發生。預計全國發生面積為3.5億畝次,防治面積為4.5億畝次。
3.稻縱卷葉螟
2021年稻縱卷葉螟在江南、西南東部和長江下游稻區將偏重發生,華南、西南西部和江淮稻區中等發生。預計全國發生面積為2.1億畝次,防治面積為2.5億畝次。
4.小麥赤霉病
小麥赤霉病是典型的氣候型病害,發生面積在年際間劇烈波動。2001—2010年的10年年均發生面積為6,000萬畝左右,2011—2020年的10年年均發生面積為7,300萬畝左右。即近10年來,赤霉病大流行頻率明顯提高。
由于近年來小麥與稻/玉米長期輪作,田間菌源豐富,品種普遍不抗病,常發區抽穗揚花期易遇連陰雨天氣,2021年小麥赤霉病在長江中下游、江淮麥區將大流行,在黃淮南部麥區偏重流行,其他麥區中等流行。預計全國流行面積9,000萬畝,需預防控制面積為2億畝次。
5.小麥條銹病
由于甘肅隴南等地秋苗發病早而普遍,湖北、河南南部冬季氣溫正常或偏高,有利于病害冬繁,2021年小麥條銹病將總體偏重發生,重發區域主要在湖北和陜西大部、河南中南部、甘肅南部、四川沿江沿河流域、新疆伊犁河谷和塔城盆地等麥區。預計全國發生面積為6,000萬畝,防治面積為7,000萬畝次。
6.草地螟
自2018年起,草地螟已進入第4個暴發周期,上升勢頭明顯。
內蒙古多地查到越冬繭,四子王旗等地蟲源量較高;蒙古、俄羅斯等境外蟲源區有大規模遷入可能。2021年內蒙古及其周邊重發可能性大。預計全國成蟲發生面積可達5,000萬畝,幼蟲發生面積3,000萬畝,需防治面積5,000萬畝次。
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重點技術
1.生態控制
發展農田景觀生態調控技術體系,在大時空尺度范圍內進行生態島、斑塊、廊道等多種生境的設計與布局,創造有利于天敵的環境條件,抑制害蟲種群,提升農業生態系統的控害保益功能,實現從靶標害蟲控制到作物-害蟲-天敵食物鏈的調控。
2.免疫誘抗
目前推廣應用的植物免疫誘抗劑產品主要是氨基寡糖素類與蛋白質類,已登記產品141種(其中母藥35種)、企業120個。用于拌種、浸種、澆根和葉面噴施等,可以誘導植物抗病、抗逆,促進增產增收等,未來主要拓展其在保鮮、水果免套袋技術上的應用。
3.“四誘技術”
在光誘技術方面,重點推廣新型節能高效專用誘蟲燈,具有天敵逃生孔,大限度避免對天敵的殺傷。
在色誘技術方面,重點推廣新型全降解誘蟲板,逐步限用乃至淘汰不可降解的塑料板。
在性誘技術方面,重點推廣智能自控高劑量信息素噴射裝置,以及專一好、持效期長的誘芯,大力推廣草地貪夜蛾、水稻螟蟲性誘劑、梨小食心蟲迷向劑等。
在食誘技術方面,重點推廣實蠅類蛋白誘劑、棉鈴蟲利它素餌劑、盲蝽植物源引誘劑、稻縱卷葉螟生物食誘劑和花香誘劑、草地貪夜蛾食誘劑等。
4.電解水技術
分為堿性或酸性電解水,主要應用于防治保護地蔬菜的葉部病害,在防治稻曲病、小麥條銹病等方面也有一定效果。鑒于目前設備成本較高,下一步需要改進電解技術、降低應用成本。
5.防蟲網阻隔技術
廣泛應用于水稻、果樹、蔬菜上的害蟲防治。尤其在保護地蔬菜上應用,可有效控制甜菜夜蛾、斜紋夜蛾、小菜蛾、甘藍夜蛾、黃曲條跳甲等20多種主要害蟲為害,還可阻隔蚜蟲、煙粉虱、薊馬、美洲斑潛蠅等傳毒昆蟲媒介,達到防蟲兼控病毒病的效果。下一步,在水稻工廠化育秧和保護地蔬菜上進一步推廣應用。
6.昆蟲天敵保護利用
繼續大規模推廣應用赤眼蜂、麗蚜小蜂、平腹小蜂等寄生性天敵昆蟲,主要用于防治玉米、水稻、蔬菜、果樹、棉花等作物害蟲。
重點推廣應用瓢蟲、小花蝽和捕食螨等捕食性天敵昆蟲,用于防治小麥、玉米、棉花、蔬菜、果樹、茶葉等作物害蟲。
生物農藥應用
繼續推廣應用真菌類、病毒類和細菌類微生物殺蟲劑,重點產品為蘇云金芽孢桿菌、短穩桿菌,白僵菌、綠僵菌、寡雄腐霉,以及核型多角體病毒、顆粒病毒和質型多角體病毒等。
繼續推廣應用含有萜烯類、生物堿、酚類、類黃酮、甾體等有效成分的植物源農藥。
繼續推廣應用植物生長調節劑(蕓苔素內酯等新型調節劑)、昆蟲生長調節劑(蛻皮激素、保幼激素等)和農用(井岡霉素、武夷菌素、阿維菌素、農抗120、多氧霉素和中生菌素等)等。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2021年農作物病蟲害發生趨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來源:農財網種業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