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褐腐病是桃樹生產中常見的一種病害,在我國桃園內都有不同程度的發生,特別是浙江,山東等沿海地區,發生尤為嚴重。那么,桃褐腐病在什么條件下容易發生?桃褐腐病用什么藥好?下面就來了解一下吧。
桃褐腐病在什么條件下容易發生
褐腐病病菌喜歡高溫高濕的環境,在這個情況下,很快就可以爆發流行。其中,病菌分生孢子的萌發溫度在10-30℃,在24-26℃萌發迅速。病菌生長的有利溫度在24-25℃,但是基本在10℃以上就可以形成孢子并開始侵染,30℃以上的溫度,病菌的擴散就會受到明顯抑制。
如果說溫度會影響萌發和侵染的速度,那么濕度就是起著決定作用。對濕度來說,相對濕度在80%以上時,很快就會發病,低于這個濕度,那么發病時間會有所延長,濕度越大,侵染的速度越高。桃樹開花期,如果遇到連續的陰雨天,那么病害很快就會發生。一般持續陰雨少于3小時時,病菌不能完成侵染;如果持續5個小時以上,那么侵染率就比較高了。值得注意的是,在桃樹花期或者果實成熟期,只要有2天以上的連陰雨,那么不管溫度是否合適,病菌都可以侵染為害。
除了合適的溫濕度條件外,病害的發生還跟以下因素有關。桃園整體地勢比較低,容易積水,土壤黏重,土壤肥力不足比較容易發生桃褐腐病。另外,日常管理粗心大意,果實傷口多,水肥管理不合理,不及時,不充足,沒有做好修剪工作,枝細葉小,長勢不好,整體看起來比較衰弱,發病也比較重。同時,沒有清園或者清園不夠,果園內病菌數量過多,無形中為來年侵染積累了大量病源,發病自然也就重。一些果農沒有做好預防,等到病癥明顯了才開始用藥,豈不知已經錯過了防治的好時間,防治效果自然大打折扣。當然了,各個桃樹品種之間對褐腐病的抵抗力也有所不同。
桃褐腐病發病癥狀
1、果實受害。發病初期在果面產生淡褐色圓形或近圓形小斑,斑部果肉很快腐爛,環境適宜時,病斑在數日內便可擴展到整個果實,造成病果大部甚至整個成褐色腐爛,病果表面多顯現皺縮,后期干縮成僵果,僵果初為褐色,后變為黑褐色,懸掛在樹上的僵果不易脫落而吊掛在樹上。
2、花朵受害。多從桃花雄蕊及花瓣開始發生,病部開始產生褐色水漬狀斑點,后逐漸擴展至全花,使殘花變褐枯萎。潮濕時,病花迅速腐爛,表面叢生灰褐色霉叢。干燥時,病花變褐萎垂,干枯后殘留枝上,長久不脫落。
3、嫩葉受害。自葉緣開始,產生褐色水漬狀病斑,后擴展到葉柄,使全葉變褐萎垂,病葉似霜害狀殘留枝上。
4、枝條受害。多由染病的花梗、葉柄及果柄蔓延所致。在枝條上產生長圓形、灰褐色、邊緣為紫褐色的潰瘍斑,中間稍凹陷,初期病斑常有流膠,當潰瘍斑擴展并環繞枝梢一周時,病斑以上枝條即枯死。天氣潮濕時,潰瘍表面也產生灰色霉層。
桃褐腐病用什么藥好
1.清潔果園。將落葉、落果清掃燒毀;
2.合理修剪,使樹冠具有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
3.發芽前噴1次3~5度石硫合劑;
生長季每隔10~15天噴1次藥,共噴4~6次,藥劑可用1:2:240倍波爾多液或77%可殺得500倍液,或50%克茵丹500倍液。
以上就是農資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桃褐腐病在什么條件下容易發生、發病癥狀以及桃褐腐病用什么藥好的相關信息,想了解更多農資市場行情,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huobao3456tv,學習更多,關注后你也可以留言回復想了解的植保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