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苗期是指從小麥播種出苗到小麥起身拔節前,其生長特點是以長葉、長根、長蘗為主的營養生長。
小麥苗期要經歷一個嚴寒的冬季,常會因耕作質量差,管理不到位等而造成一些異常苗的發生,嚴重影響小麥產量。如果及早采取措施,仍能使其轉化為正常麥苗!
小麥異常苗具體針對措施
1、深播苗:墑情適宜時立即用齒耙進行麥地松土、清棵,改善土壤的通透性,促進及時出苗和分蘗。
2、疙瘩苗:一是掌握科學合理的播量,播前做好種子發芽率測定。二是播前精細整地,力爭土粒細碎。
3、立針苗:為防止出現立針苗,在提高整地質量和掌握適宜的播量的同時,還應注意把握合理的播種深度,一般以3-5厘米為宜,防止過深過淺。不論哪種原因形成的立針苗,都要扒土、中耕去掉多余的麥苗。并及時施肥,宜澆2%-5%的尿素或磷酸二銨溶液。
4、露籽苗:防治的辦法是及早蓋土。對套播麥可在旋耕機中間安裝大規格犁刀,反旋開墑溝,用開溝形成的細土蓋種。
5、缺苗斷壟:一是精細整地,地要平整。二是足墑播種,如果播種時土地欠墑,一定提前1周澆水,待水分適宜時再播種。三是一定做好麥種的發芽試驗,發芽率低于95%的盡量不要用做麥種,播前拌種要勻。四是適時防治地下害蟲。
6、旺長苗:冬前要及時實行鎮壓,過旺的可以多次鎮壓,有條件的可深耕斷根,過度旺長的麥苗并適量噴施高效化控產品,控上促下,防止冬前拔節,并適當遲施拔節孕穗肥。
小麥澆越冬水的目的
一是小麥越冬期有適宜的水分供應,有利鞏固冬前分蘗,促進新生分蘗;二是具有冬水春用的作用,有利于年后早春保持較好的墑情,推遲春季次肥水,爭取管理主動和壯苗形成;三是加速作物秸稈腐爛,目前小麥種植大部分均采用了玉米秸稈直接還田技術,秸稈在腐爛過程中需要一定的水分,水分充足有利于秸稈的腐爛。同時促進微生物活動、加速肥料養分的分解轉化,為小麥年后生長發育提供更多的養分;四是提高土壤的導熱性,可有效地縮小田間溫度變幅,防止因溫度劇烈升降造成凍害死苗;五是可以塌實土壤,凍融風化坷垃,彌補裂縫,消滅越冬害蟲,有利于盤墩分蘗;六是對鹽堿地起到壓堿保苗作用和減輕土壤發生鹽堿化。
小麥澆凍水注意事項:
1、冬灌水量以澆透為準,選晴暖天氣的上午9點至下午3點澆水為好。水在當天滲完為宜。切忌大水漫灌。
2、澆水結合追肥。對底肥不足、苗弱、群體小的麥田可以結合澆越冬水,每畝追施尿素5~7.5公斤。冬肥春用,促使麥苗轉化升級。
3、澆凍水后及時鋤劃、摟麥。待地里能進人時,及時鋤劃摟麥,破除板結,防止地面裂縫,并可除草保墑。上促苗壯,下促根系發育。
小麥常見有哪些病害?怎么治?
1、銹病防治指標:當田間出現中心病株或病團時,立即進行施藥防治。
專家建議:小麥銹病發病初期用12.5%氟環唑30克、或25%丙環唑40克、或25%戊唑醇懸浮劑30克噴霧防治。
2、紋枯病防治指標:當田間病株率當10%以上時,立即進行施藥防治。
專家建議:可以用噻呋酰胺,丙環唑,已唑醇,戊唑醇,三唑酮,氟環唑,苯醚甲環唑-丙環唑等加磷酸二氫鉀噴霧,間隔7天連續噴施一次。
3、白粉病防治指標:孕穗期至抽穗期病株率達20%時施藥防治。
專家建議:防治白粉病一般抓住在小麥白粉病病株率達到15%,或病葉率達到5%時,每畝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75克,對水60公斤噴霧防治。7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劑,對小麥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較好。
一般每畝用藥10-15克,折合每畝用戊唑醇純藥5-7.5克,嘧菌酯純藥2.5-3.75克。對防治白粉病效果較好。但需注意在白粉病菌對戊唑醇等唑類殺菌劑產生抗性的小麥種植區,使用該藥對白粉病效果不穩定,應改用其他有效藥劑。
4、赤霉病防治時期:小麥初花期搶晴用藥。
專家建議:要掌握兩點,一是時間上,二是藥劑。在小麥抽穗后揚花5-10%進行噴藥預防,這幾年提倡見花就打的防治措施。
用氰烯菌酯、氰烯。己唑醇、戊唑。多菌靈、多菌靈、甲基硫菌靈、甲基硫菌靈、咪鮮。多菌靈、多。銅噴霧防治,間隔5-7天“齊穗期”再防治一次。
看完全文,猛然發現!
小麥高產之路任重而道遠!
麥農們,今年千萬別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