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原名落花生,是我國產量豐富、食用廣泛的一種堅果,又名“長生果”,不僅可以當零食、做菜還可以從花生果仁中提取食用油。近年來花生的種植更加廣泛,花生的增產增收是農民朋友種植的關鍵,大多數人不知道花生的收獲早晚對花生的產量也有很大的影響,下面隨小編一起看下吧。
一般而言,花生收獲時間在8月下旬到10月初(有的種春花生,有的則是夏花生,收獲時間不同)。花生在刨收期應做到適時收獲,如果收獲過早,莢果不飽滿,產量和含油量均較低,效益低下,影響收入。如果收獲過晚,容易造成花生果發芽,花生落果現象發生嚴重,不容易刨收,增加勞動強度,同時還會影響其商品性,為此應做到適時收獲。
花生成熟的標準
成熟的花生植株莖葉生長基本停止,頂部2-3片復葉明顯變小,莖葉轉黃,中下部葉逐漸枯黃脫落,葉片的睡眼運動基本消失;大多數莢果果殼變硬變薄,網紋明顯;種子充實飽滿,種皮呈現品種固有色澤,皮薄光潤。并達到該品種全生育期的天數。
花生適期收獲標準
大部分莢果成熟,即小果型早熟品種飽果率達到75%以上、中間型中熟品種飽果率達到65%以上、普通型晚熟品種飽果率達到45%以上時,可結合實際進行適期收獲。
花生生育期長短不一,隨著品種更新、地膜覆蓋等措施的實施,其生育期也變短,收獲普遍過早。如果能延長花生生育進程,莢果產量會有所提高。傳統花生高產栽培一般種植密度較大,過度化控、病蟲為害現象經常發生,易導致花生早衰,收獲期提前,影響花生產量,且飽果率低,影響花生品質。
研究表明,隨著花生生育期延長,單株結果數、百果重不斷提高,含油率也略有增加,遲收1天每畝能增加莢果3-5公斤,較傳統栽培平均增產6.5%以上,增產增效十分顯著,因此花生適期晚收意義重大。采用靈活化控、綜合防治病蟲害等綜合管理的福達“兩拌三噴”等關鍵技術,能有效解決花生后期肥力不足、植株早衰等問題,提高飽果率從而增加產量。
適期收獲是花生豐產優質的重要環節,過早收獲,多數莢果尚未充分成熟,種子不飽滿,出仁率低,不僅影響產量,而且品質也差。收獲過遲,不僅容易落果,而且會使部分種子變質,甚至腐爛,造成損失。珍珠豆型花生種子容易在土中打破休眠而發芽造成損失。花生的適期收獲就是根據花生的成熟度,確定適宜的收獲日期,既不提早,又不過遲,保質保量。采用福達花三多等管理的地塊,沒有早衰,結合實際情況可以適當晚收,產量顯著增加。
一般在9月中旬過后,日平均氣溫低于15℃,花生因氣溫低而植株上部葉片凋落,莢果不再充實飽滿,但每條莖枝鮮葉片少于3片時,花生飽果指數雖未達標,也要開始收獲了。
及時晾曬風干
剛收獲的花生莢果含水量一般在45%~55%。為莢果質量,防止霉爛變質,對新收獲的花生應及時晾曬風干。花生貯藏的關鍵是要干燥,只要種子含水量低于8%~10%,就可以入庫貯藏。
收獲后花生可以在田間鋪曬。在起收后將幾壟花生整株合并成一行平放在一條壟上,根部向陽,曬至大約六層干(搖動植株有響聲)時,趕在早晨堆成小垛,莖葉一端向內,根果一頭朝外,繼續在田里進行垛曬風干。晾曬風干后搬運要在早晨或陰天,以防搬運當中莢果和莖葉脫落與破碎。
同時需注意,花生是一種常規性作物種子,農民可以留種自用,但是在晾曬過程中,應嚴防不同品種混雜在一起集中晾曬,不同品種間混雜在一起,就會出現采收期不同的品種,對后面的播種會有影響,所以多品種晾曬時要單獨分塊晾曬,中間留出空隙,防止混雜。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花生收獲時間及注意事項,注意這些會讓您的花生有更高的產量。希望能夠幫助到廣大農民朋友增產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