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已至,很多農民朋友仍然在迷茫今年到底該種什么。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已經公布,今年農作物市場的基調也基本定了。
玉米到底還要不要種,種應該種什么品種?
鐮刀彎非玉米種植優勢區域,盡量不要種了,今年仍會繼續調減種植結構;如果各方條件不合適,仍要繼續種植玉米,那就盡量種植青貯玉米,或者高質量籽粒玉米,優質優價是市場真理;
水稻和小麥是否還有政策支持?會不會步玉米后塵?
目前國家已經公布了水稻和小麥的收購價,雖然水稻收購價略有下降,但是好在收購政策還在,效益還是可以的。但是仍然建議大家種植優質品種。在講究健康飲食的今天,營養價值高的糧食作物,往往更受歡迎。
大豆那么缺,今年有沒有更好的鼓勵政策?能不能種?
從中央一號文件中可以看出,大豆還是很缺的,國家肯定是要鼓勵種植的。但是具體的補貼政策等還沒公布,誰也不敢什么。小編認為,大豆之所以在前面十幾年的種植面積越來越少,緣于缺乏種植技術,導致產量不高。如果有良好的種植條件和先進的種植技術,小編建議可以嘗試種大豆,首先市場需求在那,國家又鼓勵種植,總不能比種玉米更差了吧。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各種植作物的指導意見
1、統籌調整糧經飼種植結構
穩糧:重點發展優質稻米和強筋弱筋小麥,繼續調整非優勢區籽粒玉米,增加優質食用大豆、薯類、雜糧雜豆等。
優經:經濟作物要優化品種品質和區域布局,鞏固主產區棉花、油料、糖料生產,促進園藝作物增值增效。
擴飼:飼料作物要擴大種植面積,發展青貯玉米、苜蓿等優質牧草,大力培育現代飼草料產業體系。
2、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
促進雜糧雜豆、蔬菜瓜果、茶葉蠶桑、花卉苗木、食用菌、中藥材和特色養殖等產業提檔升級,把地方土特產和小品種做成帶動農民增收的大產業。
3、進一步優化農業區域布局
科學合理劃定稻谷、小麥、玉米糧食生產功能區和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天然橡膠等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
4、深化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改革
堅持并完善稻谷、小麥收購價政策,堅定推進玉米市場定價、價補分離改革,健全生產者補貼制度。
2017年各種種植作物的收購政策
水稻
繼續在稻谷生產區實行收購價政策:早秈稻每50公斤130元,中晚秈稻每50公斤136元,粳稻每50公斤150元。
小麥
繼續在小麥主產區實行收購價政策:2017年生產的小麥(三等)收購價為每50公斤118元。
玉米
繼續堅定推進市場定價、價補分離改革。一方面玉米價格由市場形成,生產者隨行就市出售玉米,各類市場主體自主入市收購;另一方面建立玉米生產者補貼制度,給予一定財政補貼,中央財政補貼資金撥付到省區,由地方政府統籌補貼資金兌付到生產者,同時,將實施安排符合條件的企業入市托底收購。
大豆
調整大豆目標價格政策。因我國大豆需求缺口龐大,因此預計今年國家將調整維持三年的大豆目標價格(4800元/噸),否則玉米種植面積調減的準度將非常大。
棉花
調整完善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政策,改進補貼方式,對于目標價格試點政策實行的區域,按照國家改革方案僅在新疆執行,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棉區只是實行定額補貼方式,每年補貼額為新疆補貼標準的60%,以每噸2000元為上限。
以上就是2017年各種作物的發展趨勢以及新收購政策,通過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各種植作物的指導意見,希望對廣大農民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