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2016廣州種子交易會12月11日開幕,13日結束,為期三天!廣州種子交易會每年舉辦一次,備受業內人士關注!下面一起來看看2016廣州種子交易會精彩看點!
高州泗水鎮菜農蘇敷建每年這個時候都會來到柯木塱趕會,聰明的他開始模仿種博會,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辦起了品種觀摩會。市民陳女士這兩年都帶著小孩來到種博會“認菜”,成百上千種辣椒、茄子,形狀、顏色各異,他們拿著手機不停地拍照發朋友圈,十分興奮。
從2002年至2016年,走過15年的廣州種子交易會,“良種+”效應正全面釋放,從單純的良種展示到以良種良法為核心,實現農機農藝融合,打造農業全產業鏈的服務平臺,探索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新模式。在這里,現代農業造福百姓生活令人可觸、可感。
2016廣州種子交易會精彩看點:
一、良種+,種業站在現代農業前沿
這是廣東種業博覽會的歷史成績單。
廣東已成功舉辦了14屆種業博覽會,累計展示來自世界各地的農作物優良品種7萬多個,接待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業觀眾30多萬人次,每年應用推廣配套技術30多項,直接帶動農民年均增收30多億元。
農以種為先,種業著農業的方向。企業以種子興旺,農民以種植致富。
蘇敷建是個閑不住的農民,在自己的3畝菜地上,總是喜歡嘗試種植不同的作物和品種,每年來廣州種子交易會上挑選品種成為他的“必修課”。2014年5月,蘇敷建不滿足于自己種植,與人合伙成立了高州市建農果蔬專業合作社,在家鄉辦起了“種博會”,帶領村民共同致富。如今他的合作社成員已有100戶,每年都有青瓜、西甜瓜、苦瓜等作物品種示范展示,并建立了3個100平萬米大小的蔬菜收購點。
廣州亞蔬園藝種苗有限公司(簡稱“亞蔬”)是和廣州種子交易會一同成長的廣東本土企業,公司總經理陳紹賢將其比喻成一種割舍不斷的“魚水之情”。廣州種子交易會的高度開放和世界影響力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來者”參與,不同的品種、技術以及經營理念在這里相互碰撞,這讓亞蔬在品種選育和服務管理上獲得不斷轉型、升級的能量,當然,也收獲了財富。比如,亞蔬近幾年重點推出的“寶玉節瓜”品種、“天龍八號”茄子品種等都通過廣州種子交易會走向了全國。本著這種情緣,亞蔬繼2012年贈建文化長廊后,又于2014年贈建了“種福”雕像。這個“祖孫三人”的雕像展現了農業人播種豐收的美好場景,也體現了農業繁盛,人類代際傳承、生生不息的美好愿景。
2002年在地里誕生的廣州種子交易會,目前已是全國特色的農業展會之一,也是了解世界種業發展趨勢的重要窗口。
據悉,每年有200多家種業單位在展館展示品牌形象,1000多家來自國內外的種子企業、農機企業參會,40000多名專業觀眾觀展。在這里,來自國內外的先正達、圣尼斯、瑞克斯旺、北京大一、京研益農、汕頭金韓、廣良、北京捷利亞、安信種苗、河南豫藝、山東華盛等企業秀出自己。
每年一度的廣州種子交易會有效提升了廣東種業的發展水平,打開了廣東現代種業走向全國并且和世界對接的通道。今年,以泰國為首的東盟國家將有90家機構來到廣州種子交易會參展、觀摩。廣州種子商會會長陳春山表示,廣州作為沿海開放城市,種子交易一直延續到現在。隨著廣州種子交易會的舉辦,廣州種子商會的會員單位已由原來的40多家發展到120家,對外業務也不斷發展,從國內逐漸延伸到東南亞、日韓、歐美等地區和國家,尤其以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等國家的業務發展快。
行業組織、種子企業、種地農民,廣州種子交易會讓他們聯系在一起,以種子為核心的廣州種子交易會,為種子產業構建出一個繁榮的生態系統。“愿天下風調雨順,做好人一生平安”,河南豫藝的口號引起了種業人的共鳴。
二、三產融合,農業走進千萬百姓生活
種業的宗旨,是服務于農業。廣東省農業廳鄭偉儀廳長深知種業對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性,多次到廣州種子交易會現場實地調研,他指出,廣州種子交易會要順應農業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進一步以創新為驅動力,提升辦會水平、豐富內涵,以良種良法為核心載體,打造農業創新綜合體,為全省農業提供全產業鏈服務,輸出先進技術及發展模式。
種子的使命,終是服務于人民群眾的生活。種業的發展,是為了豐富了人們的菜籃子、果盤子和米袋子。打造世界的種業展研銷平臺,促進中外種業合作共贏,始終是廣州種子交易會的核心。
每年的12月,廣州種子交易會柯木塱展示基地就會成為農業科技孵化平臺,以及行業信息輸出綜合平臺,來自全球農業領域的專業觀眾就會在這里挑選品種、學習技術、洽談生意。
今年,廣州種子交易會將12月11-12日定為專業觀眾日,13日定為社會公眾開放日。其實,隨著都市休閑農業的發展,近兩年來,除了數萬專業觀眾來到柯木塱,越來越多城市市民、大中小學也開始自發地、甚至有組織地來到廣州種子交易會,了解農業、尋找品種、采購農產品。帶孩子參觀廣州種子交易會的市民毛先生說,家長真心希望孩子們能夠在自然中學習到更多農業知識,廣州種子交易會除了是一個行業盛會,還承擔著讓市民了解農業、親近自然的功能。一二三產融合,農業與市民生活的交融是大勢所趨,這不僅蘊含著產業增值的機會,也讓第三產業拓寬了內涵,為市民生活增添了樂趣。
普通市民的期待,與廣州種子交易會的規劃不謀而合。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站長林綠認為,在未來大農業發展中,種業發展須要跨界和融合,產業鏈延伸,一二三產業融合能夠為種企發展提供更多機遇。廣州種子交易會鮮食農產品品嘗活動的舉辦,以及茂名水稻新品種展示、優質稻米評選活動,這些都是向種業產業鏈下游延伸的有益探索。
在今年廣東第十五屆廣州種子交易會暨茂名水稻新品種展示活動上,羅定市稻香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炳佳表示,大會從稻種到稻米產業鏈的延伸,這種專業性展會讓行業大開眼界。
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現代種業發展,增強現代農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支撐和服務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建設。廣州種子交易會正在實踐探索切實為農民增產增效、為農業可持續發展尋找新的模式。
三、八大功能區,生動的現代農業圖譜
廣東省農業廳黃斌民副廳長認為,廣州種子交易會的創新,要切實落實好《實施農業競爭力提升科技行動工作方案》,建立全產業鏈的創新驅動型增長模式,讓種植業結構得到優化,產業鏈條得到延伸,經濟效益明顯提高,農民收入明顯增加,一二三產業加速融合。2015年第十四屆廣州種子交易會審時度勢,地展和館展雙核運作,開辟農機裝備專題展示,將種博會打造成集良種良法配套展示、農機農藝融合為一體的平臺,首次實現了良種、農藝、農機相融合。
“如果說去年是良種、農藝、農機相融合的嘗試,那么今年則是大農業的深度融合。”林綠說,按照廣東省委、省政府及廣東省農業廳的工作部署,廣州種子交易會配套設施進一步完善,作物品種進一步豐富,除近6000個蔬菜品種展示外,還有茶業、花卉、中草藥等作物品種。與之相應的還有現代農業裝備、特色新型肥料產品、綠色環保植保藥械、農業電商、都市農業等元素,打造農業全產業鏈的服務平臺。與此同時,廣州種子交易會首次在珠海設立分會場,展示臺灣地區的特色蔬果花卉,增加人文、旅游、休閑等文化元素。
據悉,本屆廣州種子交易會展出面積約20萬平方米,將有來自世界各地300多家種業單位提供的近6000個優新品種和30多種技術集成展示。
展會設有八大功能展區,包括新品種田間展示區、種業品牌展示與貿易洽談區、設施高效栽培模式展示區、都市休閑農業展示區、合作社發展模式及成果展示區、廣東農機農藝融合成果展示區、現代農業裝備展示區、農耕文化展示區,各大板塊融入到田間地頭,實現各項技術、產品與田間展示無縫對接。
2016廣州種子交易會精彩看點就介紹到這里了,12月11-13日,一年一度的廣州種子交易會即將再度開門迎客,歡迎您和您的團隊屆時參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