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國小麥主產區由南到北陸續進入灌漿期,更有甚者已經開始收割,而小麥收割的時候怕的就是小麥倒伏,小麥倒伏不僅使收割機難以收割,還可能會導致小麥減產,那么小麥倒伏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小麥倒伏了我們又該怎么辦呢?
小麥倒伏的原因
目前小麥倒伏主要分為根倒伏和莖倒伏兩種。根倒伏是由于耕作層太淺,土壤結構不良,播種過淺,或土壤水分過多不利于根系發育造成的。而莖倒伏則是由選用基部節間過長、不抗倒伏的高桿品種;或氮肥施用過多,密度過大,追肥時間不當,造成田間郁閉,通風透光不良,使得小麥基部節間過長、柔嫩所致。
另外,不良氣候和小麥紋枯病也是引發小麥倒伏的主要原因。盡管小麥倒伏現象出現在生育后期,但造成倒伏的原因卻發生在前中期。
小麥倒伏后怎么辦
針對倒伏情況,植保專家提出如下建議和補救措施:
一、小麥倒伏后不要人工扶直倒伏小麥。當小麥倒伏后,其莖稈就由旺盛的居間分生組織處向上生長,使倒伏的小麥抬起頭來并轉向直立,還能保持兩片功能葉進行光合作用,反之若人工扶直,則易損傷莖稈和根系,應讓其自然恢復生長,這樣可將減產損失降至。
二、小麥倒伏后要及時進行葉面噴肥。倒伏后小麥植株抗逆力降低,應及時進行葉面噴肥進行營養補充,這樣可以起到小麥增強植株抗逆力、延長灌漿時間、穩定小麥粒重的作用。一般每畝用磷酸二氫鉀150-200克加水50-60公斤進行葉面噴灑。
三、小麥倒伏后應加強病害的防治。小麥倒伏后葉片重疊,光合作用受到影響,植株體內輸導組織不暢通,養分和水分的運輸受阻礙,對產量有一定影響。由于小麥群體較大,加之雨后田間濕度大,通風、透光不良,極易造成白粉病、銹病、赤霉病、紋枯病等病害發生。因此要在天氣轉晴后,及時噴灑多菌靈、三唑酮等殺菌劑加以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