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白銹病普遍發生于十字花科蔬菜產區,在我國主要嚴重發生在東北、長江流域和云南一帶,病株率一般在15%左右,流行時可達50%以上,嚴重影響白菜的產量和質量。給農戶們造成了極大的損失。
1、白菜白銹病的癥狀
小白菜采種株于前1年冬季移栽于溫室中,第2年2月底開花授粉,大約15d種莢長成后發生白銹病。在此期間10cm土層內溫度為12.5~13.8℃。該病初發生于葉片上,后逐漸擴展到剛形成的種莢上,在葉背面生成隆起的白色皰斑,皰斑近圓形至不規則形,直徑多在1~2mm,有的1張葉片上著生皰斑十幾個,幾天后皰斑破裂,出現白色粉末。病情發展迅速,于葉正面顯現出黃綠色邊緣不明晰的不規則斑,至后來在種莢上發現孢子堆。花梗和花器受害后,為畸形彎曲肥大。該病的發生致使個別種株全株死亡,未收獲到種子。其他發病稍輕的種株雖噴施殺菌劑后病情得到控制,但大大降低了采種量,而且種子的成熟度受到影響。
2、白菜白銹病的病原
該病由鞭毛菌亞門銹菌科銹菌屬的白銹菌(Albugo candida(Pers.)O.Kuntze)和大孢白銹菌(A.macrospore(Togashi)S.Ito)引起,均屬卵菌。該菌絲無隔,無性階段可形成孢子囊,孢子囊梗棍棒狀,其頂端著生鏈狀的孢子囊。孢子囊呈扁球形或球形,初連接成串,后互相斷開。有性階段產生卵孢子,為褐色,近球形,外壁有瘤狀突起。孢子囊萌發的適溫度為10℃。該菌除侵染小白菜外,還侵染其他十字花科類蔬菜,如芥菜類、甘藍類等。...[查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