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能缺少的調味品,生姜的作用很大。種植生姜也是不錯的選擇。那么,大姜什么時間種植?高產種植方法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生姜種植的時間一般是在每年的四月底到五月初這段時間,目前已經錯過了好的種植時間了。接下來看一下生姜的生長習性問題,生姜原產于熱帶地區,生姜喜歡溫暖濕潤的生長環境,耐寒能力比較差,適合的生長溫度是25度左右。喜歡疏松肥沃的沙質土壤。
生姜的品種很多,種植者需要根據自己當地的種植環境選擇是的生姜品種進行種植。目前種植的生姜品種有萊蕪片姜、疏輪大肉姜、浙江紅瓜姜、四川竹根莖等等。不過每一種品種都有自己的生長條件,種植戶要因地制宜的選擇生姜品種。
姜生物學特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不耐寒,怕潮濕,怕強光直射。忌連作。宜選擇坡地和稍陰的地塊栽培。以上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上至重壤上為宜。生姜需肥量大,除施足基肥外,應及時追肥。那么,大姜種植如何施肥?大姜的需肥特點及施肥技術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氮元素與大姜的生長關系密切,對其產量影響較大。氮肥供應充足時,大姜表現為葉片肥厚,葉色深,生長旺盛,光合產物多,產量高;缺乏氮素營養時,則表現為植株矮小,葉片薄,葉色發黃,生長勢弱,分枝少,產量低。
磷肥供應充足時,前期促進大姜苗根系和根莖的生長,促使莖和葉中的光合產物向根莖中轉運分配,提高產量;磷元素缺乏時,大姜葉色暗綠,植株矮小,根莖發育不良,產量低。有研究表明,磷素可促進大姜對氮、鉀元素的吸收,提高根莖中粗纖維、粗蛋白和揮發油等化學成分含量。
大姜對鉀素十分敏感,鉀元素能促進光合作用,雖不直接參與有機物合成,但可調節體內多種酶的活性,促進糖的運轉,改進大姜的品質。鉀肥供應充足時,大姜葉片肥厚,莖稈粗壯,分枝增多,抗病性、抗逆性增強,產量高,品質好;鉀元素缺乏,不僅影響植株的長勢和根莖的發育,導致產量下降,而且增加姜塊的粗纖維含量,降低揮發油、維生素C以及糖分含量,影響姜塊品質。
硼、鋅等微量元素對大姜的生長和產量也有很大作用。據報道,在土壤中增施硼和鋅,能促進植株增高,使葉面積擴大、分枝數增多,而且大姜球大、圓,皮色鮮艷有光澤,品質好。...[查看詳細]
姜瘟病是生姜容易感染的一種性病害,給生姜生長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嚴重時到能夠導致減產60%-80%,甚至絕收。隨著生姜種植面積的增加,姜瘟病帶來的危害越來越大,那么,大姜患姜瘟病怎么辦?大姜姜瘟病的發病原因及防治方法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姜瘟病主要發生于地下根莖部分,也可發生于葉莖和根部,一般多在靠近地面的莖部和根部的上半部發病。姜病部初呈水漬狀,表面發暗,內心變褐色,散發臭味,以后逐漸軟化,內部充滿乳白色惡臭汁液,用手擠壓流出污白汁液,莖桿受害成暗紫色,后變黃褐色,內部組織變褐腐爛,殘留纖維,葉片被害狀呈凋萎狀,葉色淡黃,邊緣卷曲,終至全株下垂枯死。安徽、山東各地姜瘟病發生、發展規律基本一致,一般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開始有零星發病現象,不仔細觀察難以發現,安徽阜陽地區8月上旬至9月中旬為姜瘟病第1個高峰期,10月上旬至下旬為第2個高發期,整個姜瘟病發病期長達3~4個月。
一是溫度。生姜喜陰涼忌高溫高濕,姜瘟病始發病日均溫度為20℃左右。病原菌適宜溫度為25~30℃,15℃以下病害發生很少。
二是濕度。雨水的多少直接影響姜瘟病發生的早晚和輕重。陰雨天后暴晴,有利于姜瘟病的傳播和蔓延,因為這時土壤濕度大、溫度高,待到9月
下旬氣溫下降,莖葉茂盛致使地溫下降,利于生姜的生長,而不利于病害發生。...[查看詳細]
大姜要想高產,可遵循三次施肥料原則,這三次施肥對于大姜的生長來說,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三次肥料施用的方法。
1.次追肥:通常于苗高30厘米左右,并具有1-2個小分枝時進行次追肥,稱為“小追肥”或“催苗肥”。這次追肥以氮素化肥為主,每畝可施用尿素或磷酸二銨20千克左右。若播期較早,苗期較長,可隨澆水進行2-3次施肥,每次施肥數量同上。
2.第二次追肥:為確保姜田高產,于立秋前后,應結合姜田除草進行第二次追肥,稱為“大追肥”或“轉折肥”。這次追肥,對促迸發棵和根莖膨大有著重要作用。這次追肥一般都要將豆餅肥或肥效較持久的農家肥與化肥結合施用。每畝用細碎餅肥70-80千克、腐熟雞糞3-4米3、復合肥50-100千克,或尿素20千克、磷酸二銨30千克、硫酸鉀50千克。
3.第三次追肥:在9月上旬,當姜苗具有6-8個分枝時,也正是根莖迅速膨大時期,可根據植株生長勢適時進行第三次追肥,稱為“補充肥”或“壯姜肥”。對于植株長勢較弱或長勢一般的姜田,以及土壤肥力較差的姜田,此時可追施化肥,尤其是鉀肥和氮肥,以根莖生長所需的養分。一般每畝施復合肥25-30千克,或硫酸銨25-30千克、硫酸鉀25千克。
生姜生長期長,需肥量大,基肥則是對大姜的高產起到了大的效果!
...[查看詳細]
大姜又稱生姜,本味辣,屬姜科姜屬,為多年生草本宿根草本植物,在我國作為一年生經濟作物栽培,是我國特產的重要蔬菜品種。那么大姜怎么合理追肥呢?下面讓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大姜追肥技術:
1.次追肥:通常于苗高30厘米左右,并具有1-2個小分枝時進行次追肥,稱為“小追肥”或“催苗肥”這次追肥以氮素化肥為主,每畝可施用尿素或磷酸二銨20千克左右。若播期較早,苗期較長,可隨澆水進行2-3次施肥,每次施肥數量同上。
2.第二次追肥:為確保姜田高產,于立秋前后,應結合姜田除草進行第二次追肥,稱為“大追肥”或“轉折肥”。這次追肥,對促迸發棵和根莖膨大有著重要作用。這次追肥一般都要將豆餅肥或肥效較持久的農家肥與化肥結合施用。每畝用細碎餅肥70-80千克、腐熟雞糞3-4米3、復合肥50-100千克,或尿素20千克、磷酸二銨30千克、硫酸鉀50千克。
3.第三次追肥:在9月上旬,當姜苗具有6-8個分枝時,也正是根莖迅速膨大時期,可根據植株生長勢適時進行第三次追肥,稱為“補充肥”或“壯姜肥”.對于植株長勢較弱或長勢一般的姜田,以及土壤肥力較差的姜田,此時可追施化肥,尤其是鉀肥和氮肥,以根莖生長所需的養分。一般每畝施復合肥25-30千克,或硫酸銨25-30千克、硫酸鉀25千克。...[查看詳細]
溫馨提醒:找產品,多留言,多咨詢降低投資風險!為保障您的利益,建議先考察,再合作!
版權所有 www.bogurentiyishu.com-火爆農資招商網 Copy Right©2009-2025 豫公網安備 41019702002045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豫B2-20100047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臺作用,不為交易經過負任何責任,請雙方謹慎交易,以確保您的權益
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發布欺騙性產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