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果主要生長在熱帶、亞熱帶的蔭蔽潮濕的林中地帶,草果是一種調味香料,草果具有特殊濃郁的辛辣香味。很多農友們都想知道草果是怎么種出來的,草果的種植環境怎么樣?如何高產栽培?下面農資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草果的種植環境
草果是一個十分“嬌嫩”的植物,既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又怕熱、怕旱,怕霜凍怕雪災。所以冷空氣、下雪、持續降雨、冰雹、高溫干旱等都是它的天敵。特別是在揚花期,顯得格外脆弱,冷也冷不得,熱也熱不得,就像一個弱不禁風的老人。草果喜蔭蔽、潮濕、溫涼、土壤肥沃疏松的環境,宜選擇在遮陰度為60-70%的闊葉林下種植,以常年有流水的山凹中種植為好。
由于受氣候、山地、土壤、價格等條件制約,草果大多種植在海拔1100-2300米山區的樹下坡地,大多是樹高林密,道路是崎嶇難行。農民種植后很少去管理它,一是路途遠、二是靠天吃飯,所以管理很粗放。農民一般都是在草果即將成熟、快要采收時才上山去住下來。鮮草果采摘后他們就把老桿砍掉,以利新枝桿生長。鮮果則就地烘干,前后要辛苦一個多月。
從草果的種植環境與生物學特性來看,說明從種植的粗放性到揚花期的敏感性,都注定草果是一個靠天吃飯的經濟作物,所以災害天氣往往會刺激關注者的神經,非常容易引起草果的波動。
一年受災,三年減產。草果種植多為種子育苗后倒栽,一株草果可長出十多片葉子,可長2~3米高(見上圖)。正常情況下,這株草果苗子生長一年后根部會孕育1個花苞和2個芽苞。花苞與芽苞次年春天先后萌發生長,花苞4~6月開花9~12月成熟,這棵母本植株則為花苞和新植株提供光合作用和營養。芽苞長的晚但長得快,秋季高度可達2~3米,達到或超過這棵母本植株。這棵母本植株在農民收割草果時一般都被割掉,從而新的植株營養充足。這棵母本植株如若不被割掉,它還能生長1~2年后才會自然干枯死亡。...[查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