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首屆“三峽杯”優質甘藍評選活動舉行,53款甘藍通過現場“比拼”,終重慶潤在生態農業等10家企業或合作社生產的10款產品脫穎而出,角逐出2個金獎、3個銀獎和5個銅獎。
甘藍又稱“包包白”或“蓮花白”,是重慶大保供蔬菜,可一年四季生產,深受老百姓喜歡。那么,這10大優質甘藍是如何選出來的,標準是什么?市民又該如何挑選?
10位甘藍“優等生”這樣產生
首屆“三峽杯”優質甘藍評選活動吸引了潼南、銅梁、涪陵、萬州等23個區縣甘藍生產企業、專業合作社以及家庭農場等單位參加,他們共選送了53個優質甘藍樣品參評。
經過初評推薦、農殘檢測、營養檢測等環節后,參評樣品全部檢測合格,進入現場食評環節進行比拼。
重慶日報記者在活動現場看到,水靈靈的甘藍經過隨機編號,在6張條桌上一字排開,有的被切成了對半,有的被切成了條塊狀、有的被撕成了片狀。24位專家通過觀察外觀、生吃、煎炒、清水煮等方式,對參評樣品依次打分。
經過比拼,終重慶潤在生態農業、重慶南川學令生態農業、巫山金龜苑蔬菜種植場、武隆富業蔬菜合作社等10家企業或合作社生產的甘藍分別獲得金獎、銀獎和銅獎。
據了解,去年全市甘藍種植面積為62.9萬畝,產量達119.5萬噸,位居重慶地產鮮食蔬菜產銷量位。目前,重慶形成了以武隆、涪陵、巫山、巫溪為重點的高山甘藍優勢產區和以潼南、江津、榮昌為重點的秋冬甘藍優勢產區。
同時,針對四川盆地寡照逆境和市場對甘藍葉球脆嫩香甜的喜好,近年來重慶先后選育出“西園”系列、“秋實”系列等甘藍新品種,并在長江中上游寡照區進行秋冬以及越冬甘藍生產的大面積推廣,且自主良種占有率達80%,高畝產達8噸,并且一年四季均可生產。
“舉辦此次評選活動,旨在選出產量高、品質好的優質甘藍品種,面向全市進行大面積推廣和種植,促進甘藍產業高質量發展。”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說,同時通過活動,促進重慶蔬菜產業的品牌形成與宣傳促銷,提升重慶蔬菜產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
接下來,全市將深入開展優新品種引進和創新,同時延長甘藍采后鏈條,打造“三峽甘藍”品牌,做大甘藍優勢特色產業,帶動更多菜農增收,進而推動鄉村產業振興。
蔬菜專家教你 輕松挑選又脆又甜的甘藍
據介紹,甘藍原產于地中海,16世紀中葉從南北兩路傳入中國,重慶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大量引種栽培。經過幾十年的引種、馴化和新品種研究推廣,目前甘藍已成為重慶市民餐桌上的重要菜品。
那么市民該如何挑選甘藍?
“又脆又甜是判定甘藍好不好吃的重要標準,但生活中,我們在挑選甘藍時,大的誤區就是根據甘藍的重量和緊實度去挑選,這其實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市農技推廣總站蔬菜科科長況覓介紹說,挑選時應注意兩點。
一是看甘藍表皮的綠葉素。甘藍表皮綠層越厚,說明蔬菜品質會更好;
二是看甘藍的菜心和紋路。菜心高度要占整個蔬菜高度的一半。同時甘藍內部的紋路越整齊,說明品質更高。
(來源:重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