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松嫩平原,沃野千里。在吉林西部的萬畝制種基地,玉米長勢喜人。吉林中部地區,多項黑土地保護技術正集成應用。在長春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科創中心、食品產業園火熱建設中……
吉林地處世界“黃金玉米帶”,近年來,作為玉米主產區,吉林打造制種基地,強化黑土地保護,升級糧食產業全鏈條,做好玉米產業大文章。
育好農業種子打造東北制種基地
在吉林省洮南市呼和車力蒙古族鄉,玉米苗已有20多厘米高。種子種植大戶路志江正在制種基地里灌溉。“今年采用‘膜下滴灌’新技術,雖然天氣旱,仍能確保玉米種子穩產。”他說。
洮南市作為玉米制種大縣,今年將有數千萬斤玉米種子銷往全國各地。去年以來,吉林省推動洮南市建設玉米制種大縣,并在全省建立10個新品種展示評價基地,加快優良品種推廣應用。
長春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塔吊林立,這里正在建設現代種業示范基地等六大基地,吸引了一批新品種試驗示范項目和科研院所、企業。未來,這里將是東北地區重要育種基地。
近兩年,吉林省省級共審定主要農作物新品種610個,排在全國前列。目前,吉林省年生產加工種子4億斤左右,銷往多個省份。
吉林省農業農村廳種業管理處負責人梁向軍說,加大制種基地建設和新品種示范推廣,把吉林打造成東北地區的制種基地。
保護黑土地夯實玉米生產
在全國產糧大縣吉林省農安縣陳家店村,大地里玉米苗長勢喜人。該村應用秸稈還田、米豆輪作等多種黑土地保護措施,保護效果越來越明顯。“玉米產量越來越穩,抗災能力也增強了。”種糧大戶陳國忠說。
玉米高產穩產離不開肥沃的黑土。近年來,吉林省構建東部固土保肥、中部提質增肥、西部改良培肥等保護路徑,選取100個鄉鎮、1008個村、1萬名新型經營主體開展黑土地保護技術示范。
在公主嶺市劉房子街道,中科院等20多家科研單位與農民合作社共同建立示范田,帶動更多農民應用。“多年推廣應用,黑土地保護利用項目區內耕地地力平均提升0.67個等級,土壤有機質平均提升3.6%。”公主嶺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孟繁強說。
如今,吉林省在全省各地因地制宜推廣深松深翻1800多萬畝,有機肥還田近400萬畝,米豆輪作技術150多萬畝,探索建立黑土地保護10大模式,實現黑土地在利用中保護。
升級玉米產業鏈做好產業大文章
年加工4.6萬噸肉制品項目、年產30萬桶爆米花項目、年產2000噸雜糧面條項目……在長春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食品產業園,現場正在建設15棟標準化廠房,產業園已引入多個現代食品產業項目。
聚焦強鏈補鏈,吉林正圍繞玉米產業做文章,推動玉米精深加工、肉牛、健康食品等特色產業發展。
雖是糧食加工淡季,但在吉林省農嫂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線上仍是忙碌景象。鮮食玉米經過切割、蒸煮、包裝等流程,即將發往各地。“現在全年都是加工季,遠銷十幾個國家和地區。”該公司負責人劉友剛說。
這幾年,農嫂、德樂、祥裕等一批吉林玉米加工企業不斷壯大。如今,吉林省鮮食玉米年產值近40億元,帶動上萬戶農民增收。
吉林省作為玉米生產大省,每年還產生4000萬噸秸稈資源。近兩年,吉林省啟動“千萬頭肉牛工程”,發展肉牛產業,探索綠色循環農業。
立足玉米產業基礎和秸稈資源優勢,吉林省正推進玉米水稻、肉牛肉羊、乳品、禽蛋等十大產業集群建設,推動全省農產品加工業和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