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資源關乎14億中國人的吃飯問題,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物質基礎。中國耕地數量有限,耕地質量現狀并不樂觀,經濟社會的進步、人口基數的龐大和人民越來越高的生活需求也給耕地帶來了巨大壓力。
提升耕地質量,確保生態是糧食的必然選擇。黨的十八大以來,多次對耕地保護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強調耕地是中國寶貴的資源,堅持并落實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防死守18億畝耕地紅線,夯實國家糧食基礎。
5月21~22日,由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和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主辦、河南省土壤調理與修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承辦的以“推進農田地力提升、扛穩糧食重任”為主題的第四屆全國土壤調理與修復高層學術研討與論壇在河北省衡水市召開。
會議聚焦中國耕地質量提升與糧食之重要性,研討并觀摩了“健康耕層構建技術”(松土促根土壤改良技術)在地力提升與促進糧食增產提質上應用及表現。業界認為,秸稈還田技術、有機肥替代化肥技術、綠肥種植培肥技術、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土壤改良技術和合理輪作和用養相結合“六大路徑”成耕地質量提升糧食重要抓手。
來自農業農村部、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河北農業大學、河南農業大學、安徽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山西大學、河南省土壤調理與修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及全國20個省市(區)耕地質量監測保護機構、農業農村廳農田建設管理處、農業技術推廣站、土壤肥料總站、農業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等相關單位的180多人參加了會議。
會期,專家組還在深州市中李村高標農田地力提升示范區應用健康耕層構建技術(松土促根土壤改良技術)的小麥進行測產和耕層評價。與會代表還實地觀摩了施用健康耕層構建技術核心物化產品松土促根土壤改良劑后小麥的長勢與耕層變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