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慶市喜迎糧食“24連豐”。豐收不忘節約,作為產糧大市,大慶始終將居安思危,堅持開源與節流并重、增產與減損并行,將減少糧食損耗作為提高糧食供給能力、保障糧食的重要途徑之一。瞄準播種、收割、運輸、儲存、加工、消費全鏈條綜合施策,加強生產源頭管控,做好儲運環節減損,提升加工利用水平,深入開展反食品浪費與糧食節約減損行動。
選種是糧食減損關口。大慶市積極推廣精量播種技術,發芽率高于95%、經國家審定的良種在全市主要糧食作物覆蓋率高,使用免耕播種機,減少種子、化肥投放量。收獲時節,通過強化機手培訓、提高農機操作水平、引導農機產銷企業加強田間技術指導、加強災害應急應對等手段,確保機收順利開展,降低機收損失率。
儲藏運輸環節拋撒、遺漏等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糧食損失浪費,需要緊盯不放、加強治理。近年來,大慶市積極推進縣、鄉、村三級物流網絡節點建設,健全農村糧食物流服務網絡。截至目前,大慶市農村物流網絡節點建設工作任務已經全面完成,9個縣級農村物流中心、58個鄉鎮農村物流服務站、482個村級農村物流服務點均能提供農村糧食物流服務。倉儲糧食外運時,市糧食局還會協調行業企業提供糧食運輸車輛,提供基礎保障服務。
為了讓儲存的糧食更“保鮮”,大慶市建了13640套農戶科學儲糧裝具,年均裝糧13.41萬噸,較農戶自行儲糧減少損失5300噸。未建設農戶科學儲糧裝具的,指導農戶采取“上棧子”、“碼趟子”、“搭樓子”等更加科學的方式儲糧,減少儲存期間霉變、壞糧的可能性。入庫后,嚴格落實三級保糧制度,強化儲糧檢查,避免儲糧結頂、壞糧,避免過度通風,減少水分損耗。
糧食過度加工造成的損失浪費不容忽視。大慶市鼓勵糧食加工企業推進適度加工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稻谷、小麥、玉米、大豆等糧油適度加工和糧油副產物綜合利用成果,減少不必要的糧食損失和能源消耗。延伸糧油產業鏈條,推動糧油加工副產物循環利用、高值利用和梯次利用,力爭做到“吃干榨盡”。
今年8月1日,大慶市餐廚廢棄物處理廠正式投用,建設規模為日處理餐廚廢棄物150噸和城市糞便50噸。通過中溫厭氧發酵、油脂分離、污水處理等系統,可將餐廚垃圾變身沼氣、毛油、營養土等,實現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
相比較而言,餐飲消費環節的浪費現象更為普遍和嚴重。為杜絕“舌尖上的浪費”,大慶市加強餐飲行業經營行為管理,將“光盤行動”、制止浪費,打包有禮等內容納入餐飲單位督查考評,對餐飲浪費嚴重的餐飲企業和單位食堂的負責人進行約談;組織100余家代表性餐飲企業簽訂張貼《大慶市制止餐飲浪費行為承諾書》,編印發放“光盤行動”“使用公筷”提示桌貼17萬個。面向綠色家庭、家庭教育講師、家庭服務從業人員、巾幗兒童親子生態營等,發放《綠色家庭指導手冊》、綠色家庭購物袋等宣傳品1200份,以點帶面,給予廣大家庭厲行勤儉節約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的具體指導。抓住世界環境日、節能宣傳周、低碳日、糧食宣傳周等時間節點,通過發放宣傳資料、播放科普視頻、現場講解、開展主題團隊課等有效方式,積極推動愛糧節糧和反餐飲浪費科普宣傳進鄉村、進校園。
據統計,大慶市各媒體已累計發布“反對浪費、崇尚節約”圖文、短視頻和微動漫1300余個,采編相關報道1200余篇次,啟用各類電子屏幕、宣傳板7000余塊,鄉村大喇叭、流動小廣播3000余個,發放宣傳單20余萬張。號召大家傳承“寧流千滴汗,不壞一粒糧”的優良傳統,讓“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良好習慣蔚然成風。
推進節糧減損是一項長期工程,涉及鏈條長、范圍廣、環節多。下一步,大慶市將牢固樹立“節糧減損就是增產保供”意識,聚焦關鍵節點,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強化糧食生產技術支持,促進糧食“產購儲加消”全產業鏈節約減損協同聯動,確保常態長效、久久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