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以全省“能力作風建設年”為抓手,攻堅克難,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努力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截至2022年10月末,全區共建成35.3萬畝高標準農田,占耕地面積的11.6%。
大興安嶺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執行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主體、統一驗收、統一管護、統一督戰,“六統一”標準。制定全區“十四五”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嚴格執行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則和管理辦法;項目實施主體統一為各縣(市、區)高標準農田建設管理中心;地區農業農村局加強督促檢查,加快實施進度;對高標準農田的統一管護;對項目建設搶前抓早,科學施工,集中財力、人力、物力,實行縣、鎮、村三級聯動包抓,形成合力。
大興安嶺地區把建設質量放在突出位置,下足功夫,補上短板弱項,建好精品“飯碗田”。全面實行主管部門指導到位、建設單位督查到位、監理單位監管到位、群眾監督員監督到位、施工單位施工到位的“五位一體”管理模式,建立監管體系,實現全覆蓋監管。在工程維護、人員配備、資金籌措上建立長效機制,建立田長制、網格員等制度,打通管護。確保“小事不出村,大事有人管”,充分發揮種糧大戶、專業合作社、社會化服務主體等各方積極性,實施種田與管田結合。堅持建設與管護利用并重,引導農民充分利用建成的農業基礎設施,不斷調優農業產業結構、改善農業生產生活條件,全力為鄉村振興蓄勢賦能。
通過建設,大興安嶺地區打造了一批又一批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節水高效、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曾經的“低產田”變成高產田,每畝農田節約40%種糧成本,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升,2022年全區糧食產量突破6.9億斤,創近年來新高,為實現“穩糧擴豆”目標提供了堅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