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春耕生產是全年農業生產謀篇布局的關鍵階段,富錦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對糧食生產工作的各項安排和部署,早謀劃、早部署、早推進,全市各鄉鎮、村屯提早做好工作部署,修檢農機具、農資儲備、落實扶農政策,確保春耕生產順利進行,穩固當好維護國家糧食的“壓艙石”。
一號文件出備耕信心足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下發后,富錦市召開專題工作會議,詳細解讀文件精神,樹立“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底線”原則,落實省政府防止耕地“非糧化”具體工作部署,把“耕地主要用于糧食和棉、油、糖、蔬菜等農產品及飼草飼料生產,基本農田重點用于糧食生產,高標準農田原則上全部用于糧食生產”要求,宣傳到鎮、到村、到戶,引導農民合理選擇作物種植區域,確保全市糧食播種面積穩中有增。
在富錦市佰億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段宏君今年再次挑選了高油高蛋白大豆品種。
“今年全省繼續實施玉米、大豆差異化補貼政策,原則上大豆種植者補貼每畝高于玉米種植者補貼200元左右,而且富錦的土地肥沃,種出的大豆品質好、產量高,根本就不愁賣,今年我們準備再增加2700畝大豆種植面積。”段宏君說。
年初以來,富錦市積極宣傳國家和省里的惠農政策,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引導農民種植高產優質作物,除大豆以外,粳稻低收購價每50公斤131元,較上一年提高1元;積極宣傳“玉米與大豆輪作為主”技術路徑,指導農戶合理確定旱田作物類型;尤其是將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的“給種糧農民再次發放農資補貼”政策宣傳到位,讓農民放心種糧。
為堅持穩糧擴豆工作,富錦市將省政府下達的555萬畝糧食種植面積和236萬畝大豆種植任務指標分解到各鎮,并將其納入各鎮農業農村重點工作考核。
“我們現在正積極組織種植大戶、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積極參與擴豆任務,在種植者補貼和耕地輪作政策引導下,農戶種豆意愿高漲。”興隆崗鎮副書記韓奪介紹。
在抓好穩糧擴豆的同時,富錦市制定了各鎮經濟作物種植任務指標,鼓勵農戶尋找林地、未利用地及農村小菜園等,大力發展特色經濟作物,全面提高土地利用整體水平,做到既不與糧爭地,又提高農業效益。
高標準種田備耕賦新能
富錦市2022年高標準農田建設規模5.59萬畝,其中水田1.43萬畝,旱地4.16萬畝。建設地點位于硯山鎮,項目投資總概算6708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補助資金5366.4萬元,地方配套資金1341.6萬元。預計4月末完成招投標工作并全面開工建設。
富錦市高標準農田建設中心總工程師文鐵柱表示,通過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實現了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大大加強了農田的抗災能力,實現了旱澇保收。
為達到高標準農田建設要求,富錦市突出“一主兩輔”模式,聚焦還田利用,精心謀劃、超前部署,持續高位推進以還田利用為重點的秸稈綜合利用工作。
截至目前,全市秸稈還田利用面積達到420萬畝,其中,玉米秸稈還田138萬畝、水稻秸稈還田144萬畝、大豆秸稈還田138萬畝。
與此同時,富錦市將黑土耕地保護工作與“田長制”工作結合,深入實施“藏糧于地”戰略,綜合采取米豆輪作、測土配方施肥、綠色防控、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擴大有機肥施用、節水灌溉等措施,推進黑土耕地的質量保護和生態保護。
農資質量好備耕有保障
近日,一封《致全市農資從業者的公開信》在富錦市農民朋友圈和微信群廣為流傳,叫人拍手稱快。據了解,為穩固農資市場,富錦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印發了《致全市農資從業者的公開信》,信中要求經銷商誠信守法經營,并指導農戶如何辨別偽劣農資。同時同步開展農資市場專項執法行動,以“普法、核查、嚴查、服務、指導”五位一體方式,多向發力,切實規范農資市場經營秩序,保障全市農資市場穩定、質量可靠。
為方便農戶購買農資,富錦將全市重點農業生產物資經營戶的聯系方式通過微信群、朋友圈、公眾號等渠道,向農戶推送,方便農戶訂購。
記者在富錦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目前富錦市農資經銷商戶貨源儲備充足,農戶生產物資供應到位。全市化肥已下擺7.1萬噸,農膜已下擺600噸,柴油已下擺1.95萬噸,種子已完成下擺。
“各農資經營業戶對所有外進物資需要提前48小時報備,物資落地即檢,在確保我市疫情防控萬無一失的同時,備春耕物資能夠運輸暢通。”富錦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隊長陳培林說。
針對今年土地流轉成本和農資成本漲幅較高的實際情況,富錦市各金融機構均已擴大支農貸款規模,積極優化辦貸流程,逐步簡化手續,信用社手機銀行整村授信、建設銀行地押云貸等線上辦貸產品規模逐年提高,全力支持春耕備耕生產。全市金融機構已投放涉農貸款25億元,同比增加9.5億元。
“本想通過貸款擴大水稻種植規模,但不懂操作流程和手續只能干著急,信用社了解到我的情況后,一時間給辦了手續,沒幾天的功夫貸款就下來了,現在這貸款辦事效率太高了。”富錦市頭林鎮雙林村水稻種植戶陳金玉高興地說。
截至3月末,富錦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已累計發放貸款146135萬元,下放農村合作社4850萬元貸款資金。
科技做支撐備耕更輕松
為提高種植標準,富錦市將合作社、種植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作為科技培訓的重點群體,組建專家團隊,深入各鎮開展現場技術培訓,就農民關注的比較效益、品種選用、栽培技術、社會化服務等內容詳細介紹。
“為進一步暢通涉農科普的信息化渠道,我們通過直播實現和農戶之間的零距離交流。在直播中,農民將一些不會的問題通過評論、私信的方式告訴我們,我們會一時間根據農民朋友的需要,答疑解惑。”富錦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推廣站副站長龐博說。
年初以來,富錦市農業快手直播賬號共組織培訓15期次,培訓農民6646人次,讓農民坐在家里就可了解當前的農業形勢、政策信息、農技知識,進一步暢通了涉農科普的信息化渠道,為高標準、高質量開展春耕生產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向陽川鎮向陽川村村民劉彥江告訴記者:“春耕在即,為了不誤農時機具及時調出,鎮領導特聘請了農機技術人員給我們指導支持,機具檢修后達到正常作業狀態,幫助我們攻克了很多機械維修技術上的問題,為我們春耕打下了基礎。”
截至目前,富錦市5.24萬臺(套)農機具已達到佳狀態;水稻已浸種70%、已催芽35.9%;苗床已擺盤53.4%。
來源:黑龍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