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開幕會結束后,首場“部長通道”采訪活動舉行。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表示,我們有能力14億多中國人每天到點開飯,而且飯碗能夠越端越穩,也吃得越來越好。
保障糧食是兩會代表和“三農”工作者的關注熱點。
“河南糧食產量占全國十分之一,小麥產量占全國四分之一強,扛穩糧食重任,端牢中國飯碗離不開河南糧。”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宋虎振表示,去年大范圍強降雨給河南省秋收秋種帶來較大困難。河南省奮力組織開展搶排搶收搶種,實現小麥能種盡種,播種面積穩定在8500萬畝以上。針對1200萬畝晚播小麥,堅持以種補晚、以密補晚、以好補晚、以肥補晚,強化冬前和冬季管理,確保了小麥越冬。
春節過后,河南省委、省政府迅速啟動保夏糧豐收行動,提前下達1億元小麥重大病蟲害防控資金,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組織10個廳級干部帶隊的工作組,包市開展指導服務;組織18個省級小麥專家指導組和1.3萬名農技人員,開展線上線下技術培訓,現場指導農民因地因苗管理,落實促弱轉壯、防控病蟲等關鍵措施。目前,全省小麥一、二類苗比例84.5%,較冬前增長7.1個百分點,苗情持續向好轉化。“到麥收還有3個月時間,我們將招招不落、環環緊扣,持續抓好關鍵措施落實,強化小麥條銹病、赤霉病等重大病蟲害防控,防范‘倒春寒'’干熱風‘,努力奪取夏糧豐收。”宋虎振說。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保護耕地就是保護老百姓的飯碗,我們要進一步強化對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的管理保護,嚴守耕地保護紅線,筑牢國家糧食的基石。”河南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王鋒表示,全省自然資源系統正在對耕地“非農化”問題進行全面排查整改,進一步加大日常監管力度,織密織細織牢耕地保護監管網絡,寸土不讓、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糧田“非糧化”,為確保國家糧食、把飯碗牢牢端在我們手中,為錨定“兩個確保”、實施“十大戰略”,推進河南“奮勇爭先、更加出彩”貢獻更多力量。
河南省水利廳農村水利水電處處長魏振峰表示,保障糧食,水利是命脈,灌區是關鍵。“十三五”期間,河南省對38處大型灌區和66個重點中型灌區進行節水改造,全省累計完成投資52.0872億元,通過節水改造,恢復灌溉面積148.02萬畝,改善灌溉面積756.98萬畝,新增糧食生產能力4.88億公斤。目前,全省各級水利部門和灌區管理單位統籌上下游、左右岸用水需求,穩定春灌供用水秩序,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全力以赴支持春灌用水保春耕生產。今年,河南將全面完成11處大型和15處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年度建設任務,推進標準化規范化管理,打造一批現代化數字灌區,實施1500萬畝農田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筑牢糧食的水利保障,讓“中國碗”盛更多的“河南糧”。
(作者:劉曉波 李運海 譚勇 來源:河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