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農業農村廳發布《關于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山西省農業生產經營的專業化、標準化、集約化和綠色化,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近年來,山西省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蓬勃發展。2021年,共有各類服務主體3.2萬個,服務帶動面積2300萬畝,穩定服務小農戶110萬戶以上。在農業農村部發布的30個農業社會化服務典型案例中,山西省屯留區、永和縣、太平洋保險山西分公司入選。2021年9月,山西省下達中央資金2.7億元,開展350萬畝項目試點。
《意見》提出,實施市場主體倍增行動計劃,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合作社、專業服務公司、供銷社等不同服務主體發揮優勢和功能,更好地服務“特”“優”農業轉型。加強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重點建設玉米、小麥、雜糧、谷子、油料、馬鈴薯、果樹、蔬菜、食用菌、中藥材(藥茶)、豬、雞、牛、羊、漁業、牧草、功能食品等20個現代產業技術體系,強化科技對全產業鏈發展的支撐作用。
搭建金融平臺,改善金融信貸服務,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產品和服務,研究拓寬包括服務訂單、農業保單、農業設施在內的增信措施和抵(質)押物范圍,解決農民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支持建行開發“服務主體托管貸”“農戶托管貸”。
推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服務主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服務主體+各類新型經營主體+農戶”等組織形式,利用“保底”“入股”“保底+分紅”“服務+訂單”等利益聯結方式,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推動農資企業、農業科技公司、互聯網平臺等各類涉農組織向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延伸,采取“農資+服務”“科技+服務”“互聯網+服務”等方式,推進技物結合、技服結合,實現業務拓展、創新發展。另外,還出臺了全國首部農業生產托管地方性法規——《山西省農業生產托管服務條例》,印發《山西省農業生產托管典型案例》,農業農村部兩次以簡報形式刊發山西省托管典型做法。
(來源:山西省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