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在糧食種植基地上給予支持
近年來,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不斷加大糧食生產支持,加強糧食種植基地建設,調動農民務農種糧積極性。
一是完善種糧補貼政策。實施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適當提高玉米補貼標準,引導農民統籌玉米大豆生產。完善稻谷補貼、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發放機制,確保各項惠農政策足額及時發放到位、直補到戶,穩定農民種糧基本收益。
二是強化種糧保險支持。實施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開展農業大災保險試點,在部分縣開展玉米、水稻、小麥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
三是建設優質糧食種植基地。農業農村部開展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種植業標準化示范創建等,打造一批包括優質糧油在內的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和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在保持現有支持政策穩定基礎上,進一步加大補貼力度,加強優質糧食種植基地建設力度,保障農民種糧基本收益,讓農民種糧有錢賺、有賬算。
二、關于推進以糧食產業為重點的農業結構調整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扎實推進結構調整,提高糧食產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一是穩定糧食播種面積。經同意,農業農村部連續2年向各省(區、市)下達了糧食生產目標,并將播種面積作為約束性指標,壓實地方責任。指導各地將任務細化分解到市到縣,層層傳導壓力,督促一個品種一個品種、一個季節一個季節、一個環節一個環節,抓緊糧食生產。
二是調優糧食品質結構。農業農村部啟動實施種植業“三品一標”創建行動,加快推廣糧食優質專用品種,擴大優質強筋弱筋小麥、優質食味稻、專用玉米、高油高蛋白大豆等種植。
三是提升糧食加工水平。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在全國創建了農業產業強鎮1109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200個,示范引導各地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其中,以糧食為主導產業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37個、產業強鎮超過230個,有力了糧食產業提質增效。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在確保國家糧食基礎上,繼續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推進產業融合發展,不斷提高糧食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三、關于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不斷加大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改善農田水利條件,不斷鞏固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一是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農村部統籌整合相關資金,加大建設投入,指導各地規范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
二是強化東北黑土地保護。2015年以來,我部組織開展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在東北四省區積極推廣秸稈還田、深耕深松等保護性耕作模式,東北四省區耕地質量有明顯提升。
三是加強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中央財政安排水利發展資金,支持各地開展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推進灌區骨干工程和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等,完善水利設施條件。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認真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不斷完善相關政策措施,提高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和質量,加快農田基礎設施提檔升級,持續推進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促進灌排設施提檔升級,為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四、關于發展綠色有機糧食種植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加強指導,加大投入,促進綠色有機糧食種植。
一是推動標準化生產。農業農村部啟動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試點工作,加快建立健全農業標準體系。
二是創建綠色品牌。近年來,農業農村部積極推進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創建工作,認定一批綠色優質糧食品牌。
三是建設農產品質量追溯平臺。2018年,我部建立國家農產品質量追溯平臺,構建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推動農產品源頭可追溯、流向可跟蹤、信息可查詢、責任可追究,保障居民“舌尖上的”。黑龍江省已建成省級追溯平臺,并與國家追溯平臺完成對接和業務融合。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加大扶持力度,健全標準體系,推動農業標準化生產,打造一批綠色優質糧油品牌。
(來源:農業農村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