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業農村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3469號建議的回答復,針對提出的“進一步深化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建議”作出了答復。
一、關于加大對種植企業補貼力度
農業補貼是國家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部會同財政部不斷完善財政支農政策體系。2016年,經同意,在全國范圍內將農作物良種補貼、種糧農民直補和農資綜合補貼合并為農業支持保護補貼,政策目標調整為支持耕地地力保護和糧食適度規模經營,重點用于支持糧食適度規模經營和建立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2020年,中央財政通過農業生產發展資金安排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1205億元。在具體操作上,中央財政將補貼資金撥付到省,由各省制定具體的補貼實施方案,確定本地區的補貼標準、補貼對象和補貼依據,并負責將補貼資金及時兌付。地方在補貼政策實施中,可結合實際加大對種植企業等經營主體的支持,根據實際種植面積兌付補貼,體現“誰種地、補貼誰”,切實保護好種糧主體利益。同時,2020年,中央財政安排農業生產救災資金31億元,支持各地做好旱澇、病蟲害等農業災害抗災救災工作。下一步,我部將會同財政部進一步研究完善新型經營主體支持政策,引導各地加大對種糧企業等主體的支持保護力度,促進種糧企業等主體發展壯大,為保障國家糧食作出更大貢獻。
二、關于協助企業農產品銷售
近年我部通過舉辦各類展會、產銷對接活動等方式,創新銷售方法,拓寬銷售渠道,幫助農產品企業特別是貧困地區企業解決滯銷賣難問題。利用中國農民豐收節、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等重大平臺,宣傳推介農產品品牌,切實增強企業市場對接能力,提升產品附加值。組織開展“慶豐收·消費季”活動,27個互聯網企業共同向全社會發出倡議,推動滯銷農產品銷售。打造“全國農產品產銷對接公益服務平臺”,實時收集各省貧困地區及滯銷賣難農產品供應信息,發布給關聯電商、企業等,并密切跟蹤銷售進展。連續兩年舉辦全國農商互聯暨精準扶貧產銷對接大會,為388個貧困縣免費提供展位,推介銷售貧困地區農產品。針對今年突發的疫情實際情況,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組織3場產銷對接視頻會商活動,通過網絡牽線產銷兩端,采取“點對點”磋商方式,幫助部分省解決了重點品種賣難問題。下一步,我部將加快推進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建設,強化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推廣應用電商、直播帶貨等線上銷售方式,持續推進產地市場和田頭市場等建設,因時因地開展各類產銷對接活動,多措并舉保障農產品有效、順暢流通。
三、關于建立科研企業優先供種機制
我部高度重視現代種業發展,堅持市場導向,推進以企業為主體的種業創新體系建設,引導企業做大做強、做專做精,促進種業核心競爭力顯著提升,有力保障優質良種充足的市場供應。積極推動種業制種保險、信貸支持等政策落實,優化種業行政審批辦事流程,為符合要求的育繁推一體化企業開通綠色通道試驗。加強用種供需信息調度,支持企業做好種子種苗生產加工、包裝調運、品牌推廣,鼓勵利用種業電商平臺開展線上展示、網上購種、定點配送等,指導農戶科學選種,保障農業生產用種需求。通過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和制種大縣獎勵政策,支持雜交玉米、雜交水稻、大豆、馬鈴薯、小麥和油菜等制種大縣有關企業建設規模化良種繁育基地,逐步形成了“公司+制種大戶”、“公司+合作社+農戶”、“公司+大農場+農戶”等多種合作模式,帶動了種業企業發展壯大,為國家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提供了有力支撐。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大種業發展支持力度,進一步強化對種業企業良種供應的扶持,引導各地示范推廣優質良種,促進種業健康發展,確保國家糧食。
(來源:農業農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