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聽到一個說法那就是如果農民歲數大了,沒有種地能力,如果把土地交給國家,能不能換回養老金?
這里有個說法要明晰一下,土地本來就是國家的,這里說的交還,意思是土地承包權轉化為養老權益。
截至2016年底
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突破了2.3億
其中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突破1.5億
占總人口比重已經達到10.8%
所以,養老問題真的要多重視了!
在農村,農村的養老問題一直是農民非常關心的問題,現在農村養老方式大多是以地養老和家庭養老,雖然現在農民都有繳納養老保險,但是遠遠不夠足以滿足養老保障,把養老壓力放在子女身上,子女多是上有老下有小,壓力也可想而知。
那些沒有繳納過養老保險,而且缺乏足夠經濟收入的農民,情況就更嚴峻了。
在農村,你會經常發現一些六七十的老農都還在干著體力活,他們為了以后生活有個保障,基本都是閑不下來,一直干到老。而城市的人,退休以后每個月都有幾千元的退休金,農民對于城市的建設有著突出貢獻,但是卻沒有享受退休的待遇。
在養老問題如此嚴峻的今天,更好更快解決養老問題被國家提上日程。在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三農領域專家張亞忠作為代表提出:國家爭取早日向農民發放退休金。
張亞忠代表在提案中指出,農民雖然只是種地種糧,但這也是一種職業,相比其他職業,農民解決全國人民的吃飯生存問題,其貢獻的價值一點也不小!所以達到年齡標準的農民也應該每月領到一筆退休金。
小編很敬佩張代表為人民謀福利的做法,農村老人確實也應該拿退休金。
不過實施的時候,難免會遇到很多阻力。主要原因是目前老人比較多,雖然一個月400元不多,可是這一筆錢的總數是巨大的。
要是能夠將土地承包權轉化為養老權益,既有利于土地合理回收,又能讓農村老人獲得養老保障。或許還能減少推行養老退休金的阻力。
但目前我國現在并沒有出現類似的政策支持,而且各地還沒有出現相關的扶持力度,所以,那些要想通過土地來換取養老金的農村居民,從這近幾年的情況來看,這種愿望可能要落空了。
但是小編近在網上看到了另一個提議:
土地流轉+新農保,讓農民有養老金,說不定是個可行的方案。
現實一點來說的話,對于那些期望著國家發放養老金的農民朋友,不如自己想辦法解決自救,比如說,通過將自己名下的土地就行流轉,取得一定的收益,然后拿這筆錢來繳納農村新農保,以便自己在年老之時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