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我國主要糧食作物之一,我國水稻播種面占全國糧食作物的1/4,水稻在我國歷史悠久,為重要糧食作物;除食用穎果外,可制淀粉、釀酒、制醋,米糠可制糖、榨油、提取糠醛,供工業及醫藥用;稻稈為良好飼料及造紙原料和編織材料,谷芽和稻根可供藥用。如今世界上近一半人口,包括幾乎整個東亞和東南亞的人口,都以稻米為食。對于水稻的需求也大大增加,怎樣增加水稻產量,防治水稻病蟲害很關鍵。
水稻灌漿期是決定產量的關鍵時期,田間管理應以養根保葉、防止早衰、提高光合效率、促進灌漿、提高結實率和粒重為目標。
水稻灌漿期是指從揚花結束穎殼閉合開始到籽粒成熟的一段時間。從生物學角度看,此時是受精卵發育形成胚、受精極核發育成胚乳的過程。從生產角度看,此時是終形成產量的時期,生產上此時要有充足的光合面積和通暢的物質運輸渠道。灌漿期的長短和品種、氣溫有緊密關系。一般南方早稻,齊穗到收獲,大約30天,而灌漿時間為10-15天左右。雜交中晚秈,相對而言要長些,這個穗子灌漿結束在齊穗后25-35天。而北方的粳稻,灌漿期甚至超過40天。
一、補施粒肥看苗、看田、看天施用粒肥。葉色偏黃、劍葉短小的應補施,葉色濃綠、劍葉肥大的不施;瘦田補施,肥田不施,晴天多的補施,陰雨天多的不施。一般在破口期每畝施尿素2~3公斤為宜。灌漿中后期如葉片出現脫肥現象,及時采用葉面噴肥,每畝150克尿素和100克磷酸二氫鉀兌水50千克噴霧,促使葉片迅速轉綠增強光合效率,對提高千粒重有明顯效果。
二、合理灌溉灌漿結實期合理灌溉,可以養根保葉、減少空粒和秕粒。抽穗揚花期田間要保持一定水層。灌漿期以濕潤為主,干干濕濕間隙灌溉,即上水后自然落干1~2天再灌水,以保持根系活力。透水性好的沙壤土常因缺水而早衰,不宜采用此法,應保持薄水層。揚花期遇高溫或結實期遇低溫,要及早灌深水調節溫度,以減少空粒和秕粒。收割前不宜過早斷水,早稻在收割前4~5天斷水,中晚稻在收割前6~7天斷水。
三、抓好“四防”
1、防治病蟲害:這一時期主要病蟲有稻瘟病、白葉枯病、稻曲病、紋枯病、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應將總莖蘗數偏多、長勢旺盛的田塊作為防治重點,抓住水稻破口關鍵時期進行防治。稻瘟病:防治穗頸稻瘟畝用75%三環唑可濕性粉劑25克,兌水50~60公斤常規噴霧;稻曲病:畝用5%井崗霉素300~350毫升兌水50公斤噴霧;白葉枯病:在白葉枯病發病區畝用20%葉枯寧75-100克兌水50公斤噴霧;螟蟲畝用5%銳勁特60毫升兌水50公斤均勻噴霧,稻飛虱每畝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60克或稻虱凈40克兌水50公斤均勻噴霧。
2、防倒伏:水稻倒伏主要發生在結實期,除加強肥水管理,防治病蟲害外,還可對旺長田塊多次噴施3%過磷酸鈣浸出液,在即將齊穗時用40%玉米健壯素40毫升加水40公斤噴施,抑制穗下間節伸長,增強抗倒能力。
3、防貪青:對生長過嫩、葉片肥大、劍葉下披的田塊在乳熟期噴施500毫克/公斤乙烯利促進老熟。
4、防早衰:除增施粒肥,加強水漿管理外,還可葉面噴施2%尿素和0.3%磷酸二氫鉀液,后期噴施粉銹寧和綠葉先鋒混合液,可明顯保葉防衰。
四、雜草管理,由于草齡大,人工拔除難度大,可用鐮刀從雜草生長點處割掉,再長出來的草今年就不會成籽了。本田雜草的同時也要溝渠、地邊空地等處的雜草,防止草籽下年灌水流入田中。雜草一定要在草籽成熟前完成,對于漏掉的稻稗等經成籽了,一定要把籽粒部分割掉帶出田間深埋。
上文是小編整理的灌漿期注意事項,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能為大家水稻的增產增收貢獻一份力量。關注火爆農資招商網微信公眾號(huobao3456tv)了解更多行業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