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小麥豐收的旺季,多地玉米也開始播種了,很多地方的農民認為,玉米播種越早越好,其實不是這樣的,影響玉米出苗率的因素有很多。究竟如何何確定玉米播種期呢?玉米播種期間又該注意什么呢?
玉米種子一般在6℃一7℃時即可發芽,但發芽極為緩慢,播種過早,早春氣溫變化劇烈,種子萌發后容易受凍害而喪失生活力,降低出苗率。
另外,播種過早,玉米種子發芽時間較長,就容易受到土壤中有害微生物的侵染而霉爛,引起爛種缺苗。這種情況在發芽勢較弱的品種種子上表現尤為突出。玉米的適宜播種期因各地的氣候不同,時間也不完全相同,需要認真掌握。通常以土壤表層5~10厘米溫度穩定通過10℃以上時為播種適期。
影響玉米播種期的因素
1、溫度
低溫不利玉米出苗,有時還會造成凍害,而秋霜凍往往使果穗不能正常成熟,影響產量和品質。在其他條件適宜時,玉米發芽、出苗主要決定于環境溫度的高低。水分和氧氣適宜時,溫度越高,發芽和出苗越快。
推遲播種有利于出苗,但在生長期較短的地區,晚播易遭受秋季低溫與霜凍害,籽粒不能正常成熟。所以生產上常把耕作層5厘米地溫穩定通過10℃的時間,作為玉米開始播種指標。
2、水分
玉米發芽和生長要求適宜的水分。東北、西北、華北等地區常因春旱影響玉米適時播種;山東、河北等省夏玉米苗期恰逢雨季來臨,很易出現“芽澇”;湖南、湖北、四川等省的春玉米常因播種期不當,致使玉米抽雄開花期遇到旱情,影響玉米豐產。
3、日照
玉米全生育期日照時數對生育期有一定影響。南種北移生育期延長,北種南移則生育期縮短。我國北方生長季節短,南方品種移至北方種植,一般均不宜晚播。由于南方生長季節長,北方品種移至南方種植時,一般可以進行春播、夏播,有的還可以秋播。
4、地勢和土壤
在同一緯度,隨著海拔的增高,生育期延長,玉米的播種期應作相應的調整。鹽堿地由于地勢低洼,土壤含水量較多,春季地溫上升慢,應適當遲播,以耕作層地溫達到13-14℃為宜。但雨后播種使表土層鹽堿下降,又會隨毛細管水升到地表,反而增加了鹽堿濃度。
5、品種熟期
晚熟品種生育期長,增產潛力大,適于春播。但在生長季節比較短的地區,必須強調早播,否則就不能及時成熟。早、中熟品種因生長期較短,一般可以夏播和秋播。在晚播情況下,晚熟品種不能正常成熟,產量反而不如早熟或中熟品種。
玉米播種期對玉米產量的影響
1、產量
隨著播種期后延,播種愈晚,產量愈高,一期產量達到值。若以4月22日產量為100%,則每延遲7天播種,相應增產幅度5.5%、12.0%和13.0%。
在構成產量的穗數、粒數、千粒重的3個因素中,單位面積穗數受玉米播種時土壤水分、地溫和保苗措施以及空稈率的影響,收獲時略有差異,但并不顯著。隨著玉米播種期的推遲,每穗粒數有規律地增加,相應每穗總粒重也隨之增加,達到顯著標準。
2、植株形態
不同播種期的玉米植株形態略有差異,表明隨著播種期的推遲,植株和穗位順序增高,節根數略有減少。但每個播種期植株葉片數都是22-23片,基本上沒有變化。在不同播種期處理中,第12個葉展現時單株葉面積和群體葉面積基本是相同的。從12片展葉以后,由于晚播處理,相同葉齡植株處在較高的氣溫條件下,生長旺盛,不同處理間葉面積呈現明顯的差異,從而影響到決定單位面積產量的葉面積指數(LAl)。播種越晚,LAI值越大,持續有效時間越長。
3、干物質積累
春玉米干物質積累遵循S型曲線發展。在4個播種期處理中,群體和單株干物質積累變化規律完全一致。在1-12片展開葉,干物質積累差異很小。從12片展葉至葉片全部展現,干物質積累迅速增加并出現顯著差異,播種愈晚,干物質量增加愈多。
早播時,葉片、葉鞘和莖稈的干物質積累量達到峰期的時間均早,但以后迅速下降,積累量顯著減少。晚播時,植株各器官干物質積累達到高峰期時間較遲,但以后始終保持穩定增長,增加了生育后期干物質積累數量。
4、籽粒灌漿
玉米籽粒灌漿進程亦呈S型曲線發展。不同播種期處理從抽雄受精至千粒重達到值,氣象條件,特別是溫度對籽粒灌漿有重大的影響。隨著播種期推遲,籽粒有效灌漿時間延長。玉米灌漿階段晝夜溫差積累值與灌漿持續天數呈正相關。晝夜溫差愈大,灌漿持續天數延長,千粒重也。
玉米需肥規律
1、不同生長時期玉米對養分的需求特點
每個生長時期玉米需要養分比例不同。玉米從出苗到拔節,吸收氮2.5%、有效磷1.12%、有效鉀3%;從拔節到開花,吸收氮素51.15%、有效磷63.81%、有效鉀97%;從開花到成熟,吸收氮46.35%、有效磷35.07%、有效鉀0%。
玉米營養臨界期:
玉米磷素營養臨界期在三葉期,一般是種子營養轉向土壤營養時期;玉米氮素臨界期則比磷稍后,通常在營養生長轉向生殖生長的時期。臨界期對養分需求并不大,但養分要全面,比例要適宜。這個時期營養元素過多過少或者不平衡,對玉米生長發育都將產生明顯不良影響,而且以后無論怎樣補充缺乏的營養元素都無濟于事。
玉米營養效率期:
玉米效率期在大喇叭口期。這是玉米養分吸收快的時期。這期間玉米需要養分的數量和相對數量都,吸收速度也快,肥料的作用,此時肥料施用量適宜,玉米增產效果明顯。
2、玉米整個生育期內對養分的需求量
玉米生長需要從土壤中吸收多種礦質營養元素,其中以氮素多,鉀次之,磷居第三位。
一般每生產100公斤子粒需從土壤中吸收純氮2.5公斤、五氧化二磷1.2公斤、氧化鉀2.0公斤。氮磷鉀比例為:1∶0.48∶0.8。
肥料施用量=(計劃產量對某要素需要量-土壤對某要素的供給量)/(肥料中某要素含量(%)×肥料當季利用率(%)),肥料的利用率變化很大,據試驗,一般有機農家肥當季利用率為30%左右,氮素化肥當季利用率約為40%~50%(以40%計),磷、鉀化肥約為30%~40%(以30%計)。
問計劃畝產500千克玉米籽粒需要施多少肥?假設土壤普查時土壤含氮量每畝為17千克,五氧化二磷為6.0千克,氧化鉀為14.4千克。土壤中養分利用率氮為50%、五氧化二磷為70%、氧化鉀為30%。全國肥料試驗平均畝產500千克時,每生產100千克籽粒按需氮2.9千克、磷1.2千克、鉀2.4千克,計算尿素、過磷酸鈣和氯化鉀的施用量(尿素含有效氮46%,過磷酸鈣含有效磷16%,氯化鉀含有效鉀50%)。
如何確定玉米施肥量
1、確定目標產量
目標產量就是當年種植玉米要定多少產量,它是由耕地的土壤肥力高低情況來確定的。另外,也可以根據地塊前3年玉米的平均產量,再提高10%—15%作為玉米的目標產量。例如:某地塊為較高肥力土壤,當年計劃玉米產量達到600公斤,玉米整個生育期所需要的氮、磷、鉀養分量分別為15公斤、7.2公斤和12公斤。
2、計算土壤養分供應量
測定土壤中含有多少養分,然后計算出1畝地中含有多少養分。1畝地表土按20厘米算,共有15萬公斤土,如果土壤堿解氮的測定值為120毫克/公斤,有效磷含量測定值為40毫克/公斤,鉀含量測定值為90毫克/公斤,則1畝地土壤有效堿解氮的總量為:15萬公斤×120毫克/公斤×10的負6次方=18公斤,有效磷總量為6公斤,鉀總量為13.5公斤。
由于土壤多種因素影響土壤養分的有效性,土壤中所有的有效養分并不能全部被玉米吸收利用,需要乘上一個土壤養分校正系數。我國各省配方施肥參數研究表明,堿解氮的校正系數在0.3—0.7之間,有效磷校正系數在0.4—0.5之間,鉀的校正系數在0.5—0.85之間。
氮磷鉀化肥利用率為:氮30%—35%、磷10%—20%、鉀40%—50%。
3、確定玉米施肥量
有了玉米全生育期所需要的養分量和土壤養分供應量及肥料利用率就可以直接計算玉米的施肥量了。再把純養分量轉換成肥料的實物量,就可以用來指導施肥。根據1、2當中的數據,畝產600公斤玉米,所需純氮量為(15—18×0.6)÷0.30=14公斤。磷用量為(7.2-6×0.5)÷0.2=21公斤,考慮到磷肥后效明顯,所以磷肥可以減半施用,即施10公斤。鉀用量為(12-13.5×0.6)÷0.50=8公斤。若施用磷酸二銨、尿素和氯化鉀,則每畝應施磷酸二銨20公斤—22公斤,尿素22公斤—25公斤,鉀14公斤。
4、微肥的施用
玉米對鋅非常敏感,如果土壤中有效鋅少于0.5毫克/公斤—1.0毫克/公斤,就需要施用鋅肥。土壤中鋅的有效性在酸性條件下比堿性條件要高,所以現在堿性和石灰性土壤容易缺鋅。長期施磷肥的地區,由于磷與鋅的拮抗作用,易誘發缺鋅,應給予補充。常用鋅肥有硫酸鋅和氯化鋅,基肥畝用量0.5公斤—2.5公斤,拌種4克/公斤—5克/公斤,浸種濃度0.02%—0.05%。如果復合肥中含有一定量的鋅就不必單獨施鋅肥了。
另外,玉米播種有“春爭日,夏爭時”、“夏播爭早,越早越好”之說,春播在4月中下旬。套種玉米在5月中下旬至6月初。夏直播適期在6月中下旬,越早越好。在選擇了優良的品種和種子之后,適期播種可以獲得較高產量和效益。
一般認為,當土壤溫度至少有5―10天的時間已達到10℃一12℃時,可以播種。播種時理想的土壤含水量為70%~75%。在土壤墑情較差,播種期間干旱時間較長的年份和地區,需進行灌溉或坐水種。此外還可調整播期,使玉米在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如抽雄前15天至抽雄后的15天內避開季節性的干旱。中早熟品種適播期較長,可根據氣候、土壤以及綜合生產形勢選擇播種期。
以上內容詳細介紹了怎樣確定玉米播種期,玉米播種期注意事項,玉米施肥規律,如何確定玉米施肥量,為了今年玉米的豐收,希望本文可以給大家帶來幫助!想了解更多玉米播種技術,關注微信號huobao3456tv,留言回復想了解的相關植保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