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菟絲子是大豆田中常見的植物,屬于寄生性草本植物,被菟絲子寄生的大豆,生長受到嚴重抑制,造成植株矮小、不育或逐漸枯死,產量損失可達20-80%。因此,大豆田的菟絲子如何,大豆田菟絲子的防治技巧有哪些?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了解下吧!
大豆田菟絲子形態特征:
莖線狀,黃色,橙色或黃綠色,在寄主上左向纏繞。子房半球形,2室,每室有2個胚乳,能生成4個種子。種子近圓球形,長1.3mm,寬 1.1mm,黃色、黃褐色或黑褐色,表面粗糙,有微點坑。蒴果扁球形,外面包被萼片或花冠。
大豆田菟絲子寄生習性:
菟絲子萌發適宜溫度為25-35度,15度以下或35度以上均不能萌發。適宜的土壤濕度15-30%,適宜的濕度為20-25%。種子在土深1厘米左右出苗快,6厘米以下則不能萌發出土。幼芽萌發時,先生出白色較粗的錐形胚根,其中儲存供幼芽生長的營養和水份。幼芽為黃白色細絲,出土后彎曲伸長,一遇寄主即纏繞攀緣,營寄生性生長發育,下段幼莖逐漸枯干與胚根脫離;如果遇不到寄主,只能存活10-13天,特其營養耗盡而死去;在其寄生后,很快擴展蔓延,尤其在陰雨高濕條件下生長更快,每個生長點在一晝間能生長10cm以上,所以在雨水多的年份,水澆地或澇洼地,菟絲子的種子抗逆性很強,可存活多年,具有隔年或萌發的習性。其線莖生活能力很強,被折斷的莖節或人工摘除時殘留有吸盤的一小段莖節,遇寄主即可發育成新株,蔓延為害。
大豆田菟絲子的防治方法:
(1)清選豆種。菟絲子種子小,千粒重僅1克左右,經過篩選、風選均能消除混雜在豆種中的菟絲子種子。
(2)輪作換茬。菟絲子不能寄生在禾本科作物上。與禾本科作物輪作3年以上,與水稻履行水旱輪作1—2年,能夠消滅田里的菟絲子。
(3)深翻泥土。菟絲子種子在土表5厘米以下不易萌發出土。深耕10厘米以上,將土表菟絲子種子深埋,使菟絲子難以發芽出土,能夠減少發生量。(4)肥料腐熟。菟絲子種子經過畜禽消化道后仍有生命力。含有菟絲子的畜禽糞肥必須充分腐熟后能力施入豆田。
(5)寬行條播。菟絲子出苗后2—3天,若找不到適宜的寄主就會死亡。據此,大豆寬行條播種植,能夠下降菟絲子幼苗成活率,減輕損害。
(6)人工拔除。大豆出苗后經常踏田檢查,發現有菟絲子纏繞在大豆上,及時將受侵染大豆植株拔除,并將菟絲子殘體消除,一并帶出田外銷毀。
(7)化學防除。泥土解決。每畝用48%地樂胺250毫升,或43%甲草胺250毫升,或72%異丙甲草胺150毫升,或50%利谷隆150毫升,兌水30—50公斤噴施。氣象干旱墑情差,在大豆播前施藥,施藥后立刻淺耙松土,把混入2—4厘米土層中,此后播種。雨水和諧墑情好,在大豆播后苗前將藥液噴施于土表即可。泥土解決是大豆田雜草防除常用方法,能防除豆田主要雜草。莖葉解決。用41%農達400倍液,或10%草甘膦100倍液,或48%地樂胺75倍液,對準被害大豆植株噴施。防除要早,在菟絲子開端轉株損害時施藥。藥只能噴施在有菟絲子寄生的植株上,不要讓藥液沾到其余植株上,否則會產生藥害。施藥后每隔10—15天再查治一次,共查治2—3次。
以上就是大豆田菟絲子防治技巧的相關知識,你學會了嗎?想要了解更多有關大豆田的相關知識還請繼續關注火爆農資招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