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生態農業,其中一個關鍵環節是要科學施肥,當務之急是創新堆肥技術,推動有機肥與無機肥相結合。那么如何做到科學施肥,有怎樣推廣有機肥的使用,我們來看看以下的幾點措施。
有機肥使用受到制約
如何科學有效施肥,一直是人們十分關注的問題。化肥的合理使用對農作物的增量提質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單純追求農作物高產而不合理施用化肥,尤其是過量或者超量施用化肥,不僅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而且無益于農作物高產優質。
中國傳統農業精耕細作的經驗值得我們發揚光大,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要實現種地與養地結合,其實質內容是有機肥與無機肥的合理配施。
實踐中,很突出的一個問題就是有機肥與無機肥結合不緊密甚至完全脫節,特別是造成種地與養地脫節,加劇了農業面源污染程度,影響種植業可持續發展。創新堆肥技術、推廣應用有機肥是大勢所趨。
堆肥技術自古有之。一直到上世紀60年代,我國農業生產中普遍使用堆肥技術來解決肥源不足的問題,持續到上世紀80年代,我國有機肥使用仍占到肥料總量的半壁江山。
但過去30年來,受化肥大量使用、農村勞動力短缺、環保投入不足等因素影響,堆肥技術在我國農村地區應用日漸稀少,以至目前我國畜禽糞便養分還田率偏低,許多地區連續多年都不使用有機肥。
具體來說,有機肥應用受到制約的原因有:農民對有機肥使用缺乏熱情,導致有機肥經濟效益不佳,難以吸引相關企業進行大規模投入;技術創新不足,工藝技術簡單,產業化發展落后,難以形成科技創新帶動規模生產的新格局。
有機肥原料來源廣泛,包括城市固體廢棄物、作物秸稈、食品加工業副產品等。利用這些含有肥料成分的原料,加上泥土和礦物質混合堆積,在高溫、多濕的條件下,經過發酵腐熟、微生物分解即可制成有機肥料。堆肥實質上是對自然界物質循環機制的恢復,它充分利用微生物把城鄉產生的各類有機廢棄物經過處理再返回到土壤,既治理了農業面源污染,又實現了養分循環利用。
推廣使用有機肥的幾點建議
推廣使用有機肥當務之急是創新有機肥生產技術,賦予古老技術以新的內涵與新的工藝,創立現代有機肥生產體系。具體而言,要把握5個重要環節。
一是科學制定發展規劃。當前有機肥技術工藝呈現多元化、自動化、個性化發展態勢,要高起點制定發展規劃,明確目標,構建體系,突破難點,拓展新的產業。
二是實施聯動發展戰略。隨著環保理念深入人心,人們對食品的越來越重視,有機肥生產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要順應新時代與新形勢的要求,使農田保育、科學施肥、高產優質、工藝改進、產業發展融為一體,聯動發展。
三是科學優化產業布局。過去10年來,我國普遍采用堆肥技術生產有機肥的企業從2002年的500家發展到2013年的4100家,這一領域的科研人員數量也在不斷增加。當前,要優化產業布局,完善區域有機肥生產與服務體系,推動家庭農場與農戶生產經營。
四是科技創新帶動產業發展。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目前以堆肥技術為基礎,已經開發了生物有機肥、復合微生物肥、生物有機無機復混肥等多種新產品。下一步要加大創新力度,實現堆肥產品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轉變。
如技術創新實踐表明,菌種資源是實現新型肥料功能化的關鍵。堆肥技術應加強基于土壤改良和廢物利用多目標結合的堆肥增效劑的研發和利用。發揮原料資源優勢,針對作物營養和土壤改良需求,實現功能性原料再循環利用。以創新成果帶動科技創業,拓展高效有機肥開發的深度與廣度。
五是加強政策引導和宣傳。要出臺相關政策,推動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加強宣傳教育,引導農業積極使用有機肥。要從農田改造與地力提升角度,全面實施以提高土壤有機質為核心任務的“沃土工程”,為農業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實現土壤、糧食、食品與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