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皖北地區由于下了將近十天的大雨,淹壞了很多玉米田,結果導致玉米莖基部腐爛發臭,歪倒死亡,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據了解,當時皖北地區一農戶看到自家玉米田被淹壞了很多,就想著打農藥防治哪些好的玉米苗患同樣的病害,就用了環磺酮+煙嘧磺隆+雙苯惡唑酸,200mL兌水40斤,還混用國內某大品牌的3.2%的高氯?甲維鹽,一瓶300mL兌水150斤。打了7天后結果發病更加嚴重,所以就懷疑是除草劑藥害。
到了當地植保醫院植保專家分析結果如下:這幾種藥劑首先是可以混用的,而其中只有煙嘧磺隆可能會出現藥害,可是煙嘧磺隆藥害表現癥狀是從內往外腐爛。很明顯,現在的情況是從外向里腐爛,如下圖所示:
從外向里腐爛,而且是從近地面2~3節處莖稈和葉鞘開始發生,那就可能是細菌性莖腐病,同時還伴有惡臭,這是細菌性病害的典型特征。前面的大雨造成了一些傷口,前期玉米螟、棉鈴蟲如果蟲口密度大,這些蟲也會傳播病菌,病菌在這些蟲的傷口處易侵入,隨著大雨和大雨后的高溫高濕,病菌在地里繁殖,在植株上向上向下迅速傳播,嚴重時常在發病后3~4天植株病部以上倒折,溢出黃褐色腐臭菌液。
玉米細菌性莖腐病防治措施
處理:現在只能把發病的植株拔出遠離玉米田處理,在空著的地方可以撒上生石灰,然后全園噴殺細菌劑+殺蟲劑,殺細菌的有農用鏈霉素(這幾年抗性較重)、噻唑鋅、菌毒清,殺蟲劑他那個高氯?甲維鹽就可以。如果發病嚴重,建議下一年輪換種植其他作物。
還有,高溫高濕、地勢低洼、排水不良、栽植密度過大、通風不良有利于發病,可以適當稀植和開小畦栽培。在玉米株高接近60厘米時如果出現陰雨天氣,可用一些有機無機銅等殺細菌劑提前進行防治。前期注意防治玉米螟、棉鈴蟲等害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