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種植,所謂的高密度和超高密度,至少現階段是不現實的。筆者不同意當前極端的追求高密度種植,當然,也不倡導極端的“稀植”,僅僅是對當前玉米種植中過于密植造成的諸多弊端而提出適當降低密度的中等密植的觀點。
一、耕地管理條件,支持密植嗎?
農業部2014年公開的數據顯示,我國耕地有機質含量平均為2.08%,包括我省大部分地區在內的黃淮海地區實際還要低一些,而且70%以上是中低產田。同時,粗放的耕作方式,特別是化肥過量施用造成耕地質量的退化,40%以上的耕地退化嚴重。
中國農科院徐明崗研究員曾表示:“在當前生產水平下,土壤有機質每提升1個單位有機質,三大糧食作物平均可每畝增產94~132斤,穩產性提高5%~8%。有機質提升對全國作物增產的貢獻率將近10%。”
中國農科院李少昆博士指出:高產玉米要求耕地活土層應該在30厘米以上,適合玉米生長的耕層深度應該在22厘米以上。但是,我國玉米田土壤深耕和深松僅僅為16.5厘米!大部分耕地20多年來沒有進行過深松整地,現在的土壤板結嚴重,土壤耕層淺化長期制約著土壤的肥水供給能力,已經嚴重阻礙了玉米產量潛力的正常發揮,抗旱、耐澇、抗倒伏能力均減弱,導致減產20%~30%。...[查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