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bogurentiyishu.com/xiehui/3456_scianet 2015/1/22 9:18:35 瀏覽次數:1069
臨河而臥的石板街在霧嵐云靄的印襯下顯得無比安詳,棒棒茶的清香漫溯著千年的風韻,古城墻下的瓦礫訴說著不改的鄉魂。
金光照耀的工業園在藍天白云下壯觀恢弘,機器的轟鳴吟唱著淮北人的自強不息,歌頌著嶄新的臨渙,騰飛的夢想……
一、園區發展概況
為發揮淮北煤炭資源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科學決策,確定把發展煤化工產業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接替產業和支柱產業,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大力發展煤炭洗選加工、煤化工,建設煤泥矸石綜合利用電廠,形成煤-焦-化-電-材產業鏈。
為加快促進我市煤化工產業健康有序發展,2010年3月2日,安徽省正式下發《關于同意籌建安徽淮北臨渙工業園的批復》(皖政秘〔2010〕53號),批準規劃面積為20.4平方公里,標志著省級(籌建)安徽淮北臨渙工業園的建設工作拉開序幕。2010年8月市委、市政府批準成立安徽淮北臨渙工業園管委會,2011年2月16淮發【2011】4號《關于加快淮北臨渙工業園發展的決定》的出臺,臨渙工業園發展步伐加快。2014年4月30日,省政府正式批準依托臨渙工業園建設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標志著淮北煤化工的發展上升至省級層面。
目前臨渙工業園基本形成了煤、焦、化、電、材循環生產模式,已建成的項目中,包括一個“亞洲”和三個“國內”.
亞洲的選煤廠:臨渙選煤廠,初始設計能力為450萬噸,經多次擴建后,現已形成年入洗1600萬噸的生產能力。
國內的獨立焦化:臨渙焦化股份有限公司,設計能力為年產440萬噸焦炭,聯產40萬噸甲醇,總投資約40億元。一期220萬噸焦炭聯產20萬噸甲醇項目于2008年建成投產,二期已于2014年2月7日開工建設。
國內的煤泥矸石綜合利用電廠:臨渙中利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總投資60億元,設計裝機容量4×300MW,一次規劃,分期實施。本工程選用引進法國ALSTOM公司技術,國內設計制造的單機容量為300MW等級的CFB鍋爐。目前一期、二期工程已建成投產,三期裝機容量2×350MW項目正在籌備中。
國內的煤矸石建材加工基地:新宇新型建材公司,一期建成年產1.2億標塊煤矸石燒結磚生產線,二期、三期建成后將實現年產14億標塊燒結磚、保溫砌塊陶粒、微珠等新型建材。
臨渙水務公司供水項目,總投資2.6億元,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處理能力達到8萬m3/d,目前已經建成運行;正在建設的二期工程處理能力達到15萬m3/d.
相淮水泥公司,采用當今進的水泥輥壓機聯合粉磨技術,能耗等主要經濟技術指標達到行業先進水平。項目分二期建設,一期工程2010年7月開工,2011年4月投產,通過了、環保等驗收;二期工程今年4月17日開工,罐體工程已過半,設備已經全部訂購,目前施工順利,預期今年底可以投入生產。
隨著8萬噸粗苯精制建成投產及擬建的煤焦油加工等精細化工項目建設,臨渙工業園已初具規模。2013年,我市煤化工產業實現生產總值162億元,銷售收入161億元,稅收 12億元;園區形成年產220萬噸焦炭聯產20萬噸甲醇、1600萬噸選煤、120萬千瓦發電、8萬噸苯加氫、200萬噸水泥、2.4億標塊磚的生產能力,初步構建了煤-焦-化-電-材循環經濟產業鏈;園區先后被授予省循環經濟示范園、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批循環經濟示范園區稱號。從2005年到2013年,臨渙工業園固定資產投資、銷售收入、工業增加值、稅收年均增速分別為22.5%、17.6%、 17.8%、15.5%;比全市平均增速分別高出 5.5、 3.2、3.5、3.4個百分點。
二、園區的發展規劃
以循環經濟為突破口,精心構建全循環產業鏈模式,以現有的臨渙工業園區為基礎,做大做強淮北煤化工產業,隨著煤電項目、千畝建材園(水泥、制磚、微晶玻璃、磁化肥、微珠、陶粒、建筑纖維)、精細化工(粗苯加氫精制、煤焦油深加工、特種炭黑等)項目的入園建設,經過近5-10年的發展,臨渙工業園將形成完整的循環經濟鏈條,基本實現園區內部大循環和企業之間小循環,集中概括為“一大三小”.
“一大”,即以煤炭為基本生產原料,在產業與產業、企業與企業之間,建成上下銜接、完整閉合的大循環產業鏈條。具體來說,先是對煤炭進行精選,形成精煤、中煤、煤泥、煤矸石4種產品。精煤進行煉焦,形成甲醇、焦炭等產品;中煤、煤泥、煤矸石用于發電,形成了煤、焦、化、電、材銜接順暢的大循環鏈條。同時,產生的廢氣進行化工、發電;廢渣用于制磚、制水泥;廢水處理后循環利用,基本實現“零排放”.
“三小”,即在園區產業、企業內部建成了三條自我循環、自我利用的內循環鏈條。條為焦化內循環鏈條,煉焦中產生的焦爐煤氣用來生產甲醇,干熄焦余熱用來發電,煤焦油提取精細化工產品,粗苯加氫精制產出精苯等,通過這種焦化內循環的方式,昔日的廢棄物現在已全部轉化為企業利潤。第二條為發電內循環鏈條,發電產生的蒸汽余熱可用于企業內部供熱,粉煤灰可用于生產超微粉。第三條建材內循環鏈條,利用水渣、粉煤灰、粉煤渣等廢棄物生產水泥、制磚、微晶玻璃、磁化肥、微珠、陶粒、建筑纖維等。
規劃到2020年(“十三五”末),建成重點化工、能源項目30個以上。其中傳統煤化工升級項目3個,即220萬噸/年焦炭、120萬噸/年焦爐氣制甲醇、20萬噸/年粗苯精制;甲醇制烯烴,芳烴下游深加工項目25個以上;能源、建材項目2個。完成建設總投資規模(含化工及基礎設施建設投資)520億元,基地銷售總收入達到1000億元左右,稅收達到100億元。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配套體系基本完善,新增工業建成區面積4平方公里以上。
到2025年,基地化工建成區面積達到10平方公里。澮河新城片區啟動實現城市部分功能,大力發展接續產業和資源替代產業,建成區面積達到10.4平方公里。化工片區和新城片區實現產城聯動發展,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建成國內產業規模、技術含量、產業鏈完整性、裝備水平、綠色循環發展的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
三、園區發展理念
1.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精細化工產品和新型材料
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應利用良好的區域市場環境,在新一輪發展中抓住機遇、實現突破,積極往高端石化產品領域拓展。重點發展工程塑料、可降解材料、新型彈性體材料、高性能纖維等化工新材料產品,以及涂料、電子專用化學品、水處理劑、加工助劑等新型精細化工產品,與省內橡塑加工、輕工紡織等下游產業形成有效對接,除重點滿足安徽省汽車、電子信息、輕紡等相關產業升級對石化產品的需求外,還可輻射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市場。
2.循環經濟
淮北產業結構以煤炭開采、電力、煉焦等傳統產業為主體,大多屬資源型產業。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物大多數具有回收利用價值,較易回到本生產系統,或者為別的產業所利用,產業之間具有容易耦合的條件,在產業的聯動過程中,容易融入循環經濟的內容,成為發展循環經濟的良好承載平臺。如煉焦企業排放的焦煤氣和煤炭企業生產過程中排放的煤層氣,可用來發電或進行甲醇、合成氨等化工產業鏈的延伸;煤矸石除進行電力生產外,還可利用開發新型墻體材料、微晶玻璃等產品。
基于以上條件,淮北市以循環經濟的眼光重新審視煤炭資源優勢,初步形成了具有區域特色的“煤-焦-電-化-材”工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但與毗鄰的華東化工大省相比,循環經濟產業鏈仍需要在技術鏈條高端、產業鏈條高端、利潤鏈條高端等方面上下更大功夫,不能只注重追求拉長加粗產業鏈條,忽視減量技術、再利用技術和資源化技術的組織開發和應用,造成循環不經濟、聯產不減量,使得新上項目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均難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