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宜城市南營辦事處安垴村機采棉示范田,4臺采棉機在作業,來自湖北省各地百余名基層農技人員和農戶現場觀摩。機械經過之處只剩下光禿禿的莖稈。大家一邊看一邊比較作業效果,“左邊的機械好像采得更干凈”“中間這臺機械倉容大,采收效率高”……
采收是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的短板環節。傳統棉花品種植株高,密度稀,生長參差不齊,吐絮期不集中,不適合機械采收。2022年起,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組織相關市州科研單位和技術推廣部門,依托省農科院、華中農業大學科技支撐,集成示范推廣棉花輕簡栽培技術,為機械化采收奠定基礎。示范田棉花植株整齊、擁擠,每一株棉桃碩大、結桃均勻、果枝緊湊。省農科院經作所研究員王孝剛說這是棉花機收的理想外形。
王孝剛介紹,棉花輕簡栽培技術選用短生育期棉花品種,具有株型緊湊、植株偏矮、節間距短、果枝短、果枝著生節位低等特點,配套一播全苗壯苗、苗期控氮、精準定位化控等農藝措施,使棉花長勢更加均勻整齊,集中成鈴、吐絮,達到機械作業條件。
機采棉效果如何?“快!采棉機一天作業100畝,相當于400個人工,采凈率確實比不上人工,但劃得來。”漢川隆藝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為交算賬,人工采棉每畝480元,機械作業每畝200元,加上損失40公斤,成本相當。村里勞動力少,請工難。他家有120畝棉花,去年請人工采棉了一個月,今年一臺采棉機一天半搞定,采凈率89%。
王孝剛說,采棉機采凈率越高,越能降低二次采摘作業量,提高棉田生產效率。在棉花生產機械化率較高的新疆,國產采棉機平均機收采凈率可達95%以上。農機產品具有區域適應性。當天現場展示機械正是他們初步物色四臺不同廠家、型號的國產采棉機。他們將通過展示試驗,篩選適合湖北生產條件的采棉機,將根據機具特點,繼續改進配套農藝措施,進一步提升機收作業質量。
(來源:湖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