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全國農技中心舉辦大豆抗高溫保出苗促生長技術培訓班,有關專家分別就黃淮地區大豆抗旱播種技術、高溫干旱對帶狀復合種植夏大豆播種的影響及勻播壯苗技術、應急抗旱灌溉工程技術與裝備簡介進行專題授課。
針對當前部分地區持續高溫干旱天氣,各地要積極采取相關應對措施,大限度降低高溫天氣對大豆播種出苗帶來的不利影響。一是要及時灌溉,充分挖掘水利設施潛力,科學調度水源,因地制宜采取噴灌、滴灌等多種灌溉方式和技術進行及時灌溉,提倡在早晚時段進行灌溉,以減少水分蒸發,降溫補墑。二是要科學選種,選用高產優質,抗大豆花葉病毒、根腐病,抗旱耐密,底莢高度適中,成熟時落葉性好,不裂莢,適合機械化收獲的大豆品種。三是要進行種子處理,選擇獲得國家農藥登記的大豆種衣劑進行拌種,可隨拌隨播,以預防苗期病蟲害發生;因地制宜推廣種子包衣、根瘤菌劑接種、大壟密植等控害增產措施,促進大豆全苗壯苗。四是要適期播種,前茬收獲后要及時搶墑播種、造墑播種,有滴灌或噴灌的地方可適時早播,播后微噴,確保種足種滿,實現苗全苗勻苗齊,為大豆高產穩產打下基礎。五是要提高播種質量,麥茬大豆提倡采用免耕覆秸精量播種技術,實現機械精量播種、側深施肥、封閉除草、秸稈覆蓋一次完成,播種深度3—5厘米,畝施復合肥(N:P:K=15:15:15)10公斤,施肥位置在種子側面3—5厘米,種子下面5—8厘米。六是要加強苗后管理,綜合防治病蟲害,重點防治點蜂緣蝽、造橋蟲、斜紋夜蛾、煙粉虱等,蠐螬發生較重的田塊,可結合側深施肥畝施毒死蜱微囊懸浮劑進行防治;噴施新美洲星、碧護等植物生長調節劑和抗逆免疫劑,提高大豆抗逆性。
各地要做好持續干旱應對技術預案,加強研判會商,從農藝和工程兩端同時發力,搞好生產指導和培訓,加大抗旱技術集成推廣,爭取把旱災損失降至較低。一是加強氣象農情會商,及時掌握天氣變化情況,加強旱情調度,做好干旱應對技術預案,調配應急抗旱裝備,及早開展抗旱保播工作,確保各項抗旱減災技術措施到田入戶。二是加強生產指導培訓,組織專家和農技人員深入災區田間地頭,開展現場培訓指導,確保大豆夏播順利進行,努力奪取今年大豆豐產豐收。三是加強抗災技術集成,近年來極端天氣日益頻發,要因地制宜進一步凝練形成針對性強、有效性高的防災減災技術體系和應急模式,為大豆高產穩產奠定基礎。
有關省(區、市)負責大豆推廣業務的技術骨干,重點縣農技人員、合作社負責人、種植大戶,有關專家等參加培訓,網絡播放量超52萬人次。
(來源:全國農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