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天津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關于表彰天津市鄉村振興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市農科院植保所獲“天津市鄉村振興先進集體”稱號。
植保所作為天津市植物病蟲草害防治領域的專業科研機構,自1979年成立以來,緊密圍繞都市型現代農業,按照“公共植!焙汀熬G色植保”的理念為農作物生產提供科技支撐,以人民為中心,不忘初心使命,積極開展科技幫扶,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一、解決辣椒重點產區病蟲害防治難題
露地辣椒在天津市寧河區有多年種植歷史,近年來生產中出現了高致病力炭疽病,檢出比例高達71.1%,該病害給辣椒生產造成重大損失。近幾年夏季遇到特大暴雨,該病害短期內爆發,導致辣椒產區幾乎絕收,椒農“談椒色變”,直接挫傷了椒農種椒信心。植保所菜病團隊迎難而上,攻克了該病防治難關,鑒定出了地區高致病力病原菌,世界上首次完成了該病菌的基因組測序及圖譜繪制,摸清了種子帶菌、苗期潛伏侵染、雨水誘發產孢進而引起病害雨季爆發的侵染規律。同時,植保所研究出切斷初侵染源的種子消毒新技術;篩選出的高活性綠色藥劑,在頭茬椒采摘前后使用,降低了辣椒中后期使用化學藥劑防病帶來的食品風險,并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制定出“露地辣椒病蟲害全程綜合防控技術規程”。
以攻關生產中瓶頸難題為切入點,以標準化防治技術規范為依托,植保所建立了一支“科研人員+基層農技人員+村干部+種植大戶+企業技術人員”為一體的科研攻關和技術幫扶團隊。在板橋鎮、岳龍鎮、豐臺鎮等地建立了示范基地,每年組織多次現場觀摩和技術培訓,建立了辣椒病蟲害防控技術微信服務平臺1個,幫扶示范戶102戶,累計技術推廣數萬畝。植保所技術人員針對辣椒病蟲害防治,舉辦培訓班49期,累計培訓農民及基層技術人員2040人次,發放技術資料1000余份。2020年以來,通過農業農村部云上智農平臺、農資導報網、津科助農公開課網和中國農技協鄉村振興大講堂等平臺渠道面向全國推廣,市農科院特聘首席專家王萬立研究員對該技術進行線上講解和培訓,總觀看瀏覽量近10萬人次。
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幫助椒農實現了穩產增收,畝新增收入超3000元,解決了多年來制約辣椒產業發展的辣椒炭疽病防治難題,種植辣椒成為當地困難村農民增收的重要抓手,也推動了當地辣椒深加工產業良性發展。該事跡被市、區多家新聞媒體多次宣傳報道,該技術也被列為2020年市科技幫扶重點項目,在項目推動下,寧河區岳龍鎮依托辣椒產業入選了“2021年農業產業強鎮創建名單”,助推寧河區辣椒產業“火辣”發展。
二、推行綠色防控技術幫助農民增收致富
天津市果樹種植歷史悠久,是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然而,日趨嚴重的果樹病蟲害嚴重制約了水果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植保所技術人員針對本市主栽果樹重大病蟲害展開了專項研究,集成了“梨樹和桃樹綠色防控技術體系”,入選天津市“2019年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植保所與各區政府、合作社以及果農形成“政府-科研單位-合作社-果農”四位一體的科技幫扶工作新模式,多單位聯動促進果樹綠色防控技術的推廣與普及。在靜海區羅閣莊村推廣“性迷向絲”“以螨治螨”“釋放天敵赤眼蜂”等果樹病蟲害防治關鍵生防技術5589畝次,使全村320戶果農累計增收673.61萬元。
同時,植保所開展技術培訓100余次,培訓農業技術人員10656人次。通過天津廣播電視臺、“津科助農”直播間、“津科幫扶”咨詢平臺等媒體,積極宣講林木、果樹病蟲害防控技術知識。通過天津廣播電視臺“三農幫幫團”欄目為全市果農提供梨園春季病蟲害防治技術科普服務,觀看人數達1.8萬余人次。經過多年的努力,植保所不僅降低了天津市果園農藥的投入使用量,還提高了果品質量,為果樹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三、以科技服務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近兩年,植保所共有12名科技人員參與服務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武清區)共建工作。5人參加“武清區鄉村人才振興大院”點單服務,累計提供點單技術服務10次,線上線下指導30余次,分別就蔬菜、小麥和玉米等病蟲害識別及防治等內容進行培訓指導,覆蓋武清區下伍旗鎮邵莊、徐官屯鎮馬莊、城關鎮許莊村、泗村店鎮太子務村、黃花店鎮甄營村等十個村子,現場解答農戶在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到田間地頭幫助農戶診斷并提出解決措施。利用微信、津科幫扶APP等解答菜農問題12個,先后通過互聯網植物醫生公眾號發布實用技術文章24篇。
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植保所全體干部職工將繼續發揚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斗老黃牛的精神,篤定信心、鉚足干勁,不誤農時、不務虛功,扎實實施鄉村振興全面推進行動,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貢獻植保力量!
(來源:天津市農業農村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