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概有1噸,今年總共可以銷售300余噸,預計產值可達600萬元。”近日,在湖南零陵區接履橋街道四達亭村標準化食用菌種植基地,工人們正在“打包”食用菌銷往廣東等地,永州市盛茂種養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盛志輝樂呵呵地算起今年的收支賬。
因為擅長食用菌種植,盛志輝又被當地群眾親切稱呼為“蘑菇大王”,他同時也是四達亭村村支部書記,前幾年,曾一度在北京、浙江等地經商。2019年,他響應政府號召回家建設家鄉當起了,立志帶動鄉親們一起致富奔小康。
四達亭村先前沒有特色產業,沒有集體收入,年輕人多外出務工,村里多留守老人和小孩,缺產業又缺勞工,面對這種情況,如何找到一條致富路成了盛志輝苦苦思索的一個難題。“村里有種植蘑菇的傳統,我想能不能通過帶領群眾發展蘑菇種植找到一條門路。”盛志輝說。
然而,正當盛志輝雄心勃勃籌集資金發展蘑菇種植時候,突來的疫情給他打了一個措手不及,辛苦種植的200萬公斤蘑菇結果根本運不出去,連續三年,他虧損了500余萬元。
但盛志輝沒有氣餒,隨著疫情結束,在過去兩年的摸爬滾打中,他已熟練掌握了蘑菇(雞樅菌)的種植技術。2022年,他種植的60畝雞樅菌大獲豐收,獲純利100萬元以上,成功實現了扭虧為盈。
為了帶領鄉親們一同致富,他在一邊探索雞樅菌種植的同時,一邊成立了永州市盛茂種養專業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已在四達亭村建設了溫控種植大棚15個,建成了總面積30余畝的廠房,帶動當地23名村民發展雞樅菌特色種植110畝,產品遠銷粵港澳等地,年產值達700萬元。
雞樅菌特色種養殖業如今已成了四達亭村的支柱產業,集體收入因此大幅度增加,從往年不到30萬增加到了今年的80萬元,同時也給廣大村民帶來了“家門口就業”的機會。“一天8個小時,主要做些采菇、削菇、篩選分類等工作,每月收入3000多元,帶孫子上放學也方便。”48歲村民李小紅說。
“下一步我們計劃再種植100畝,爭取帶動附近30戶以上農戶發展這一特色產業,要讓小小的雞樅菌,真正成為我們四達亭村鄉村振興的‘致富法寶’。”說起未來規劃,盛志輝滿懷信心。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