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和中國農業綠色發展研究會在北京發布《中國農業綠色發展報告2021》。《報告》顯示,2020年全國農業綠色發展指數76.91,較上一年提高0.36%。當前,我國農業化學投入品持續減少,綠色防控覆蓋率已達到41.5%。農業綠色發展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
農業農村部原黨組副書記、副部長,中國農業綠色發展研究會理事長余欣榮在發布會上講話并解讀報告。他指出,此次發布的《報告》保留了資源保育、產地環境、綠色生產和綠色生活等核心板塊,多角度全面總結農業發展綠色化新進展與成就。同時,特別突出跟蹤反映2021年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方面的重要建設成效。
《報告》包括綠色理論、綠色技術、綠色評價、綠色生產、綠色生態、綠色生活和綠色案例等當前社會關注的熱點領域。以權威數據為支撐,系統反映了2020~2021年我國農業綠色發展的總體水平、重大行動和主要進展。
《報告》顯示,農業產地環境保護與治理成效明顯。以化肥農藥減量使用、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農膜減量與回收利用等措施為抓手,我國持續推進農業產地環境保護與治理。到目前,全國化肥施用量已連續五年保持負增長,2020年為5250.65萬噸(折純量),比2015年減少12.8%,同時施肥結構不斷優化,減氮控磷增鉀效果明顯。全國農藥使用量24.8萬噸(折百量),比2015年減少16.8%,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41.5%,比2015年提高18.4個百分點。全國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6%以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6%,農膜回收率穩定在80%以上。
《報告》認為,我國農業綠色發展科技創新能力也在顯著提升。面向穩產保供、提質增收與生態添綠協調推進,我國已經構建了小麥兩墑兩水兩減綠色生產技術、東北玉米秸稈全覆蓋免耕栽培技術、水稻機插緩混一次施肥技術、蔬菜流水線貼接法嫁接育苗技術、草地貪夜蛾綜合防控技術、苜蓿套種青貯玉米生產技術、秸稈炭化還田減排固碳技術、床場一體化養牛技術、池塘流水槽循環水養殖技術和陸基高位圓池循環水養殖技術等10項農業綠色發展技術,為全面構建以綠色為導向的農業技術體系提供借鑒。
該《報告》是在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指導下,由中國農業綠色發展研究會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牽頭編制,自2019年起連續發布年度報告,已成為社會各界觀察我國農業綠色發展狀況的重要“窗口”。
(來源:農資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