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是云南賓川縣雞足山鎮紫皮蒜大量成熟上市的時候,在上滄村一望無際的大蒜田里,蒜農們趁著持續的晴好天氣,正抓緊時間采收大蒜,路邊、地頭的打包的大蒜一包挨著一包,田間地頭一股淡淡的蒜香味沁人心脾。
近年來,雞足山鎮充分利用地理、氣候、土壤等優勢,因地制宜積極引導群眾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鼓勵和扶持群眾發展紫皮蒜種植,通過合理規劃、出臺產業獎補、技術培訓等方式,推動小蒜頭做成大產業。
雞足山鎮資源豐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適合多種農作物生長。為發展壯大產業,雞足山鎮積極引進、培育種植大戶,多渠道、多途徑開拓農產品銷售市場,帶動群眾通過參與種植、土地流轉、務工就業等方式讓農戶的土地實現經濟效益大化,帶動群眾持續增收。
“就近打工照顧家里也方便,我們夫妻倆一起來幫忙挖蒜每天都能有300元左右的收入,連著干半個月就可以掙4000多,感覺很不錯。”種植大蒜不僅給當地農民帶來了經濟收入,還帶動了周邊農民的就業。家住寶豐寺的海珍泉,一大早就和幾個鄰居來到上滄村的大蒜田里給雇主刨蒜。
據了解,今年雞足山鎮共種植大蒜5500畝左右,現在正值大蒜收購季節,每畝平均產量在2000多斤,每斤鮮蒜的收購價格在5元左右。
近年來,為了大蒜質量,雞足山鎮始終堅持大蒜種植的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方向,大力發展農業,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不斷提升品牌附加值,同時有效調動了種植戶發展農業產業的積極性,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
(來源:云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