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精選稻種,提升品質。加強農業領域產學研合作,擴大精品小站稻種植面積,今年,繼續將“津原89”“津育粳22”作為主栽品種,同時擴大“金稻919”“津原U99”等高端小站稻品種的種植面積,高端小站稻種植面積預計達到7萬余畝,約占全區水稻種植面積的15%,有效提升了全區水稻產業的整體水平。
二是優化服務,強化保障。及時從潮白河調蓄水源,為水稻插秧、緩秧提供有力保障;提前組織合作社調試農機,先后投入各類農機具2000多臺,其中插秧機800多臺,了插秧作業高效進行;區農業服務中心技術員與合作社進行結對子指導,對浸種育秧、整地施肥、秧田管理等階段提供全過程專業服務,為水稻增產打下堅實基礎。
三是科技支撐,提高效率。強化水稻種植科技支撐,大力度推廣水稻基質育秧、綠色防控、測土配方施肥、側深施肥等先進技術,尤其是插秧施肥同步技術,在提升水稻成活量的同時,節省20%的成本;推廣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采用機械播種育秧、深翻整地、施肥、插秧,無人機飛防病蟲害,有效提高生產效率,預計5月底將全部完成48萬畝水稻插秧任務。
(來源:寶坻區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