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儲糧可以說是明智的選擇了,儲糧要講究方式方法才能保管好,處理不好就會很麻煩。冬季儲糧怎么做,4招教你搞定!
1、做好糧溫檢測,杜絕糧堆發熱
冬季糧堆發熱的情況時有發生,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干熱、濕熱和雜質積聚發熱。干熱主要是大量害蟲集聚造成的,需先殺蟲后通風降溫才行;濕熱是由于局部糧食水分升高,微生物活動造成的,需先整治水分,然后再降溫;雜質積聚發熱是入糧時雜質分級形成局部通風死角造成的,需清理雜質或加導風管解決。
由于糧食是熱的不良導體,同時很多保管人員常以經驗主觀認為“冬季儲糧簡單”,所以放松了對糧溫的檢測和分析。這很容易導致“發現糧溫異常時,儲糧損失已然不可避免、甚至持續擴大”的悲劇。
2、做好水分監控,確保水分
在保管階段,冬季是儲糧與外界環境接觸為緊密的階段。如果操作不當,這段時間也容易造成糧堆水分的上升。其中,常見的引起水分上升的兩種原因是局部結露和高濕環境通風。
一方面,在秋冬季節轉換期或者冬季入倉的高溫糧,如果外界氣溫下降幅度較大,溫度較高的糧堆遇到突如其來的冷空氣,就很容易在糧堆的表層、倉房門口及四角等引起結露,引起水分增高。若結露現象短期內不能排除,隨著外界氣溫的下降,結露將進一步加劇,霉菌開始活動。由于微生物活動放出的熱量得不到及時散發,導致熱量積聚,終發展為糧食霉變、板結甚至掛壁。
另一方面,在機械通風過程中,由于缺少了對空氣濕度的關注,在霧天通風;或者由于夜間對天氣轉換不敏感,發生雨天通風等不利情況,也會導致糧堆水分的上升。
3、做好蟲害篩查,避免蟲害發生
由于冬季氣溫低,儲糧害蟲不適宜生長繁殖,降低了對儲糧的威脅。然而,我們對蟲害的監控仍然不能放松。在兩種情況下,蟲害仍有局部爆發的風險。
其一,由于通風設備不足,或者庫區工作安排不當,糧食入冬后雖然進行自然降溫,但沒有進行機械通風降溫,中下部糧溫仍然較高,導致儲糧溫濕度適合害蟲的發育繁殖,在冬天仍有可能發生第2代儲糧害蟲,引起害蟲大規模發生。
其二,由于施藥劑量和方法不當,夏季熏蒸殺蟲時,一些具有抗性的害蟲不能完全殺死。這些害蟲一般于當年的10月中下旬倉內毒氣完全消失后,重新開始向高溫點積聚,引起害蟲爆發。
4、糧堆通風,必不可少
利用冬季低溫進行糧堆通風,可以降低糧食的溫度,在糧堆內形成低溫狀態。這樣不僅對保持儲糧品質有利,而且可以有效防蟲,抑制螨類和微生物的生長與發展,同時有利于均衡糧溫,防止濕熱擴散形成糧堆結露。這就要求我們充分利用冬季冷源,進行多種形式的通風操作,如自然通風、軸流風機負壓通風,離心風機壓入和吸出式通風等,切實達成降溫目的。
通風操作中,要嚴格按照規章制度。首先,通風的溫度差滿足要求,按照溫帶儲糧區溫差≥8℃,亞熱帶儲糧區溫差≥6℃進行通風,溫差≤4℃停止通風;其次,考慮通風時天氣條件,避免霧天、雨天等空氣濕度大的時間段通風;再次,將糧面覆蓋物全部,減少通風阻力;,配合單管風機、壓蓋苫布等方法破除通風死角,實現降溫。
在冬季中儲備糧食,一定要做好文章中講解的4點冬季儲糧怎么做的方法,通風也要處理好,步步跟上,才能儲好糧食,希望文章中的介紹能夠幫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