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國內
肥料是舉步維艱,各個企業都面臨著壓力,此番危機充斥整個化肥行業。那么,是什么造成了今年肥市的低迷和危機?企業又該如何應對?
影響今年化肥銷售的幾個因素
一是經濟疲軟。經濟增長的步伐趨緩,出口增速回落,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低于預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創近5年新低;十a業在進入7月后,急速下滑,市場價格在上半年相對高的價位回調,企業效益下滑。
二是供大于求仍是化肥全行業當前的主要危機。產能增加:去年年底二銨產能是1763萬噸,而今年建成投產的磷酸二銨裝置預計新增產量接近300萬噸,截止到2012年底,預計磷酸二銨產能將達到2091萬噸,過剩壓力加劇。
產量增長:統計顯示,今年1-6月份二銨產量為687.71萬噸,去年1-6月份產量為617.09萬噸,同比增長11.44%.有業內人士分析,6-10月份國內產量約550萬噸以上,秋季二銨可供應量超過450萬噸,但國內秋季市場實際需求僅約250萬噸,供大于求給企業帶來很大壓力。
出口量大幅下降:今年出口關稅調整后,出口量明顯降低,預計今年磷酸二銨出口量約300萬噸,較去年減少100萬噸。由于出口價格低,磷肥出口基本不盈利。
產能增加、產量增長、出口減少,嚴重導致市場供大于求,下半年供需矛盾將更加突出,據預測,即便是今年第四季度的旺季,全行業疲軟的態勢也很難改變,秋季用肥結束之后,磷酸二銨價格下行壓力還會加大,企業將面臨虧損運行。
三是生產成本增長的壓力。肥企磷礦石、硫磺、電價等制造成本居高不下。單從主要原料看,今年二銨較去年同期成本上漲約300元/噸。而化肥的購買者使用者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購買力不強,今年氮肥的飆升已經吞噬了上調糧價的收益,所以對于其他化肥的施用,農民無奈只能維持低量。因此,磷銨難逃價跌量縮,欲與磷礦同步漲價無疑是難上加難的。國家統計局出臺的1-5月統計數據表明,磷復肥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下降到3.8%,較去年全年行業平均利潤率5.3%有明顯下滑,磷銨骨干企業效益更是大幅下滑。
四是以次充好、惡性競爭的市場環境。農資市場存在亂象,此前的很長時間及未來相當長階段內,市場仍然會是一個無序競爭的狀態。特別表現在復合肥,更為普遍。由于準入門檻低,造成目前復混肥企業在遍地開花,引發了嚴重的產能過剩和惡性競爭。很多小企業既沒有成本優勢,也沒有品牌優勢,同時在技術、管理、服務上不能和規模企業相比,法寶就是偷工減料降低成本假冒偽劣以次充好,以低價招徠經銷商和農戶,牟取非法利潤。因此,對那些品牌企業和規模企業而言,他們實際上面對的是一場不對等的競爭,這也是市場上出現的所謂“大企業干不過小企業”這一怪相的根源。
五是農作物受災影響農民購肥積極性。受種地成本及打工經濟和連年受災的影響,近幾年,當地農民種地的積極性越來越差,今年尤其突出,過去每年至少種兩季莊稼,現在很多地區只種一季了,而且種植面積大幅減少。今年國內各地的受災情況嚴重,除了東北和華北部分地區玉米受到粘蟲災害的影響出現減產,今年山東、河南地區玉米播種期干旱嚴重,江浙等地區受到臺風災害。糧食、棉花等受災減產又影響農民的種植積極性,經銷商拿貨積極性也受影響,發生一系列連鎖反應。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火爆農資招商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