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黑果是種植期間常見的一種病害,近年來連年嚴重發生,嚴重影響了核桃的品牌與產量,給農戶們造成了極大的損失。本文為大家詳細介紹了核桃黑果的形成原因、危害癥狀及防治措施,以供農戶們在具體防治管理時參考。
一、核桃黑果的形成原因及危害癥狀
核桃黑果是以核桃舉肢蛾為主,兼有細菌性黑斑病、桃蛀螟及某些果蠅、果象等共同危害而形成的,但以核桃舉肢蛾和細菌性黑斑病危害為主。
核桃舉肢蛾,屬鱗翅目舉蛾科的一種害蟲。在商洛市每年發生1-2代。以老熟幼蟲在核桃樹冠下1~3cm深的表土層中結繭越冬。每年春季5月份幼蟲在繭內化蛹,6~7月羽化為成蟲,先后從繭內飛出后,于下午6~8時交配后產卵于青皮果的果把或兩果夾縫處,5~7天卵孵化成小幼蟲,在果面爬行4~6小時后在適當的部位侵入青果。幼蟲蛀入果內后縱橫穿食為害,大量啃食核桃青果皮,乃至果仁,使青果變黑干縮下陷為“黑蛋果”,大量脫離;果實硬核后,幼蟲只危害中果皮,使果變黑,失去食用價值或品質極度下降。如危害較早,會出現二代蛾繼續危害。該蟲是專性食核桃果實的害蟲。一般果實受害率達60%以上,重發區可達100%,甚至導致核桃顆粒無收。
核桃黑斑病屬細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核桃果實和葉片,幼果受害后果面產生褐色淚浸狀小斑點,后擴大成圓形或不規則、無明顯邊緣、周圍有水浸狀暈圈,嚴重時病斑凹陷,深入內果皮,并使全果變黑腐爛,果仁干癟、早落。在商州區病果率可達10%~30%。桃蛀螟及果蠅、果象等危害率也可形成腐爛果或黑果,但是危害率較輕,一般受害率達到5%~15%。...[查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