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麥5號-小麥種子-皖墾種業
泛麥5號幼苗綠色、匍匐,分蘗力強,葉片無茸毛,葉耳綠色;株型緊湊,株高80cm左右,旗葉上舉挺直、長寬適中;穗仿錘形,成穗率高(630×10×E4/公頃),小穗著生密度適中,穗粒數38粒左右,千粒重47g左右,容重高。籽粒長圓形、白色,半硬質,無黑胚,商品性好。泛麥5號為半冬性品種,具有自身調節能力強、適播期長,株型合理、高抗倒伏,產量三要素協調、品質優良,綜合抗性強、適應性廣等優點。在黃淮地區具有較好的推廣應用前景。
品種來源:冀5418京泛309//周麥13
品種特征特性
1.農藝性狀泛麥5號幼苗綠色、匍匐,分蘗力強,葉片無茸毛,葉耳綠色;株型緊湊,株高80cm左右,旗葉上舉挺直、長寬適中;穗仿錘形,成穗率高(630×10×E4/公頃),小穗著生密度適中,穗粒數38粒左右,千粒重47g左右,容重高。籽粒長圓形、白色,半硬質,無黑胚,商品性好。
2.品質檢驗據2004年黃淮南片區試主持單位送樣,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測試,容重805g/L,粗蛋白(干基)12.92%,濕面筋25.6%,降落值334s,沉降值25.6ml,吸水率54.4%,形成時間4.2min,穩定時間5.6min?寡幼枇307E.U.,拉伸面積48平方厘米。
據2005年黃淮南片區試主持單位送樣,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測試,容重796g/L,粗蛋白(干基)14.35%,濕面筋27.0%,降落值400s,沉降值28.6ml,吸水率52.9%,形成時間4.8min,穩定時間7.6min?寡幼枇314E.U.,拉伸面積55平方厘米。達到國家強筋二級小麥品質標準。
3.抗性鑒定據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對2003~2004年度國家冬小麥區域試驗品種進行鑒定結果:泛麥5號中抗條銹病、白粉病、紋枯病、葉銹病和赤霉;2004~2005年度再次鑒定表明,泛麥5號高抗條銹病,中抗紋枯病和稈銹病,中感白粉病、赤霉病和葉銹病。
另外,泛麥5號還表現耐鹽性中等,抗旱、耐寒性高,高抗倒伏。
產量表現:2003-2004年度參加黃淮冬麥區南片冬水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79.8公斤,比對照豫麥49號增產6.4%;
2004-2005年度續試,平均畝產519.6公斤。比對照豫麥49號增產5.0%。
2004-2005年度參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90.5公斤,比對照豫麥49號增產6.4%。
2008年農業部在黃泛區農場實地實打驗收10020畝,平均畝產634.4公斤,2009年40640畝平均畝產625.43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適播期10月10-25日,每畝適宜基本苗12萬~16萬苗,中后期注意防治條銹病、葉銹病、葉枯病和赤霉病。
推廣應用:泛麥5號為半冬性品種,具有自身調節能力強、適播期長,株型合理、高抗倒伏,產量三要素協調、品質優良,綜合抗性強、適應性廣等優點。在黃淮地區具有較好的推廣應用前景。該品種適合在河南、安徽、江蘇、山東,陜西等省中高產區早中茬種植。在黃淮地區適播期為10月上中旬。每公頃基本苗:高水肥地150×10×E4~180×10×E4;中低產區225×10×E4左右。增施有機肥,N、P、K、肥配合,一般每公頃底施尿素225kg、過磷酸鈣750kg、氯化鉀225kg、鐵錳鋅肥37.5kg;拔節初畝追施尿素187.5kg。搞好“一噴三防”工作。分別于3月底和4月底,每公頃用20%三唑酮1500ml+40%氧化樂果750ml進行病蟲害綜合防治。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小麥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黃淮冬麥區南片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北部、江蘇省北部、陜西關中地區、山東菏澤中高產水肥地早中茬種植。
火爆農資招商網[泛麥5號-小麥種子-皖墾種業],可直接給該產品留言獲取廠家回復